2018年8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1期(总第320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问题推进教学 教出课堂生命力
■晏敏 冯瑶 罗笛
《教育导报》2018年第71期(总第3208期) 导报三版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是政治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条件让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在质疑和解惑中生成。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课堂,是课堂模式探究的重要方向。

以高中政治优质课大赛中的课堂为例,此次大赛的课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面对不安宁的世界,如何去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两位执教教师各自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甲设定的目标在于识记、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师乙设定的目标则是在学生自己的科学分析与思考后,明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以及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与“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差异。前者耗时少,课堂易推进,但难以让学生信服;后者课堂耗时较长,且不易驾驭,但学生认同一旦形成会由衷坚信。

两位老师都以叙利亚危机引入课堂学习。教师甲先用视频《叙利亚盲童在废墟上的歌唱:心跳》渲染世界呼唤和平,提出时代主题。再用叙利亚内战材料分析和平问题,设问:叙利亚内战爆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内战带来的后果?再用中国主张一带一路分析发展问题,设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教师乙则用两则对比材料: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认定是叙利亚政府发动了化学武器袭击,并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叙首都发起军事行动;俄罗斯起草了旨在谴责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的决议草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设问:这个世界怎么了?并现场进行调查,与安理会讨论结果进行比较,认识和平问题;为什么美英法会无所顾忌地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过渡到发展问题;英法美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为什么暂时没有继续?引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充分的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课堂设问是关键性的教学预设。两位老师的预设,前者思考张力不大,与识记目标要求一致,“为何世界呼唤和平,看到的却是战争现实”这个思维疑惑,直到课堂结束也未释疑。有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分析上设置的问题,更多思考在于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的探索,有些偏离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后者在教学设计上做了精心预设,不回避问题,直击现实,辨析式提问,有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经历思维的辨析之后,形成情感上认可、价值上判断与选择,力求达成真实、理性、自觉、长远的认同。

当然,只有预设的设问,还不能真正实现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这离不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点拨、释疑。

教师乙的课堂这样推进:2018年4月17日凌晨,美英法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当日,俄罗斯就该事件起草了旨在谴责美英法行为的决议草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最终该决议以8票反对、3票赞成、4票弃权未被通过。学生都对这一结果感到惋惜。接下来模拟安理会投票,学生的投票结果和安理会投票结果截然相反,形成巨大反差。学生在反差中激荡起思考和寻根究底的兴趣:明明是对叙利亚使用武力,为何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8票反对谴责决议?中国为什么投赞成票?学生先自主思考讨论这两个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思维引领下抽丝剥茧,深入全面地分析投反对票和赞成票的理由,最终明确有许多因素影响世界和平。

教师乙的课堂既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除了让学生理性看待安理会的投票结果,还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灾难。整个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思考、探索等获得认知、辨别善恶。

不回避问题,直击现实,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知识,价值认同和情感升华,经历辨析式的学习路径,实现真实、理性、自觉、长远的认同。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