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1期(总第320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
——省教育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综述
■本报记者 殷樱 倪秀
《教育导报》2018年第71期(总第3208期) 导报二版
“学校减负了,但觉得孩子学习负担还是那么重。”“好着急,我家孩子明年上幼儿园了……”“孩子上学选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好纠结!”这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疑问,可能是每个家庭会面临的问题。在今年暑假召开的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就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

用考试评价倒逼教育教学改革

近期,省教育厅以“推进中小学减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题,开展大调研。除面向教育系统外,还通过网络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广泛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近40万份。问卷调查反映出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牵涉面广、对象复杂、各方面认识诉求不一。

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下一步,省教育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强化教育自身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坚决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讲”,坚决查处公办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实现整体联动,打好治理“组合拳”。教育部门要争取与其他党政部门通力协作,实现各部门的整体联动,加快构建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和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深化改革创新,规范考试招生。要积极推行中考改革,用考试评价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减负增效。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督察力度,严格考核问责。

学前教育

把师德表现纳入各环节考核

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事业驶入快车道,取得显著成效,“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但我省学前教育还存在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普惠资源依然短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师资队伍保障不力,监管责任落实不够。

立足问题导向,省教育厅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以县为单位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鼓励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确保其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二是建立财政资金为主、社会共担投入的保障机制。三是配足配齐学前教育教职工,研制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把好教师入口关,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禁止聘任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稳妥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健全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把师德表现纳入日常管理、教师招聘、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四是健全幼儿园安全监督质量体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五是坚持保教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民办教育

创新发展模式 激发活力规范行为

我省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形成多形式、多类别、多层次的办学体系,类型全、校数多、规模大。全省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民办学校学生数排名全国第5位,民办幼儿园在校生数更是占全省在园幼儿数一半以上。通过调研,我省民办教育进入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粗放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关键期,面临几个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财产权没有完全落实,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自我监督与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要进一步创新民办教育发展的模式,增强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态势上坚持鼓励支持、结构合理,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规划,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在发展方式上坚持激发活力、规范行为,在激发民办教育自身发展活力和增强外部发展动力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防止民办学校违规无序发展。在发展质量上坚持提高品质、培育品牌,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民办学校从资本型、规模式发展向品质型、内涵式发展转变,培育一批优秀的民办学校品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教育的其他热点问题,如“择校热”、幼儿园“小学化”等,也是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省教育厅将进一步严格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随机排位招生。开展好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严格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持续深入落实“十严十不准”规定,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清理整治中小学违规竞赛活动,确保取得更大实效,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