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3期(总第321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把教育办好 让教育好办
——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发展纪实
《教育导报》2018年第73期(总第3210期) 导报四版

       卷起裤腿、提着鱼罩在塘里捉鱼,跟着师傅有模有样地编起竹筐……学校不再是孩子们仅有的学习场所,农家、作坊、水库,都成了教室;厨具、竹篾、鱼篓,皆成了孩子的教材。

在纳溪区研学旅行基地太山教育基地,如此有内涵、接地气的教学活动,令外来学习经验的老师们纷纷点赞。

这不只是纳溪区合面镇教育的孤例,而是纳溪教育近年来脚踏实地、改革创新的普遍现象。

一走进纳溪区,沿道就能看到“把教育办好让教育好办”的宣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纳溪,处处能呼吸到教育新风,处处能看到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因教育之变而展现的笑脸。

“不光是‘说’,关键要‘动’。”纳溪区区委书记徐利说,“把教育办好,让教育好办”正成为一种教育信仰,一种教育实践。

纳溪人不断推陈出新,将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推向新高地。

改革向深处去——

破除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优先地位,教育发展的具体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高瞻远瞩,掷地有声。

党中央的精神要落到实处,深化改革要出实招。近5年来,纳溪区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教育办好,让教育好办”的发展理念,不断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明确责任,落实督导考核。从2012年起,纳溪区建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召集人、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联席会议督促落实机制,将教育发展纳入镇、街和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迄今,已召开了15次教育联席会议,研究议定重要事项近100项。

作为大渡口镇的教育督学聂余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协调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积极解决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让镇域内老师安心教学。多方协调镇域内教育经费达137万元,解决了学校运动场面积不足、交通不安全等难题。

这是纳溪区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2014年,新设立驻镇督学和镇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街道教育助理,区、镇(街道)两级教育督导体系逐步完善,区镇两级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得以理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一系列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纳溪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5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共10个,2012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6年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涵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各个方面。

与此同时,顺应教育改革的教育评价也在完善和创新。2016年,纳溪区全面推行10 A+评价模式。纳溪区教育局局长杨文政介绍,此举就是为了不断推动区内教育综合改革,将教育监测和考核评价科学化,提升教育发展内涵。

改革与创新的深入,让纳溪教育正写就一份精彩答卷——

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高分通过;承办了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脱贫攻坚现场会,信息技术运用中的“搜老师”得到广泛关注;

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而成的“四育合一”研学旅行教育,依托各类研学基地,已成为区域素质教育特色品牌;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实现优质均衡。2017年,纳溪12所农村初中学校在泸州全市近200所农村初中学校中脱颖而出,全部进入泸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行列(全市评40所),100%入围;

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大投入、勇探索——

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五六年之间,纳溪区合面小学焕然一新:

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座3层楼的标准化食堂;运动场也得到更新,每间教室用上了班班通;教师的办公室也装了空调,新建教师周转房48套,解决了离城远上班不便的难题。

两个村完小也新建了附属幼儿园,满足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总投入2500万元,彻底改变了过去狭小、拥挤和破旧的面貌。”合面小学副书记阮明才兴奋地说。

这只是纳溪教学环境改变的一个缩影,背后是纳溪人努力奋斗、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勇气。

几组“硬数字”,足以窥见这一决心和勇气:

近5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8亿多元改善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共新改建校舍22万㎡,新建或改扩建运动场20 .6万㎡。

2017年,投入6407万元,改造学校单通道校舍21栋、新建综合楼12550㎡、新建或改扩建运动场9600㎡、维修改造项目75个;投入2000余万元新增安全监控摄像头

3470个,增加有资质保安282人,中心校以上学校食堂全部完成“明厨亮灶”改造。

还是合面小学,2012年,一项教育实验在这里展开,几年后,它成为纳溪、泸州乃至全省、全国皆知名的研学旅行项目——纳溪区“四育合一”研学旅行。

如今,纳溪区建立了“1+N”研学旅行基地,开发“1+N”三级课程,研发了“1+ N”评价指标,正探索打造绿色发展、红色传承、特色兴区的“三色”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更多参与进来的师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依托国家级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合面太山基地,全区已建成192个各类“四育合一”研学基地,每年参与核心基地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近3万人次,参加基地活动学生15万人次。以“10 A+”评价体系为引导,探索出38项学校评价指标。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和使用,使得城乡教育不断均衡,形成一体,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延伸到每个乡村,每间教室。

纳溪区已建成覆盖全区所有校点的“区域化同步课堂”平台,可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实现了小投入搭建大平台。试点推进“搜老师”工程,探索实施“手机同频”“网络阅卷”,建立区域教育资源云平台,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扼守生命线——

人才成为教育前进的持续动力

暑期,烈日当头,纳溪未来的教育家们却并没有闲着。

7月9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云溪未来乡土教育家”线上线下一体化高级研修班开班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纳溪区副区长李明和纳溪区教育局局长杨文政带队,全区60名教育管理干部集中学习10天,学习内容包括9场专题讲座、3场专题研讨、2场学员交流、4场工作室研修等。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高素质教师的管理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为组建优秀教师培训团队,打造本土教育专家,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拔尖人才素质,巩固纳溪教育改革成果,2017年,纳溪区开始启动“云溪未来乡土教育家”培养工作,选拔管理类后备人才60人,教学类后备人才200人。

北京的培训,正是“云溪未来乡土教育家”项目的一部分。

重视教育人才的培训,为教师发展打通平台,一直是纳溪区的教育传统和不断探索的教育实践。

近5年来,站在构筑全省教育新高地的关口,纳溪区区委、区政府以各类培训为抓手,全面夯实“把教育办好,让教育好办”教育理念的人才之基——

一方面,加大投入,充分用好各级各类培训。落实350余万元,启动首期180名“云溪未来乡土教育家”,300名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成功申报“国培项目县”,全面落实“国培计划”送培工作。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名优教师迅速成长,并成为纳溪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制度和考聘机制。创新教师招考录用工作,区人社局负责组织公招,区教育局和区监察局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公开招考面试评委由专业评委和公共评委组成,其中教师(或学科)专业评委不少于50%,保证教师素质。

切实按照“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预算;逐步推行城乡教师和校际教师交流制度;中高级教师职称评定适当向教学一线、教育科研岗位倾斜;学校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公示公开;建立50万元校长年度奖励基金,实施校长职级制,鼓励管理人才干实事。

历史永不止步,纳溪还在探索。纳溪区区委书记徐利说,面对成绩和经验,认识自身短板,全区上下将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努力开创纳溪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