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4期(总第32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真性习作下的别样风景
■肖建 赵建玲
《教育导报》2018年第74期(总第3211期) 导报三版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真性作文。

一、立足本性,激发本真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更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写作源泉,展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生活本真,即“真性习作”。真性习作的“真”有真情之意,准确说是真实的感情。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中,立足学生本性,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使作文教学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注重题材,以点带面

小学阶段习作题材主要分为四大类:写景、记事、写人、状物。

写景“三部曲”。大千世界,景色繁多,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真性”三部曲。第一步,写出哪种事物;第二步,写这个事物怎么样,即据实描写;第三步,加上丰富的想象。比如,“水泡是那样闪亮”,这是对水泡的直接描写,是共性的表达,如果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会说“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有的会说“那是水泡姑娘在阳光下舞蹈”。……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到彰显,真情跃然纸上。此时,教师的指导策略在于,把想象的过程做细,做实,设法带着学生的思绪进入一个广阔的、全新的天地。

记事“多追问”。我们常说,记事作文要做到“三到”,即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记下来。但要想真正让学生真情闪现,不人云亦云,且内容具体深刻,是一个难点。我尝试走进学生心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不断追问细节,学生的想法开始发散,真情便自然流露。比如,在场景体验中写《神奇的盒子》,很多学生会写我猜盒子里装的是小鸟,如果到此,就没有个性,如果追问,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的羽毛颜色,它会在盒子里干什么,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定会童趣横生、百花齐放。

人物“重埋伏”。以前,我总是遇到单元练习写人的题材时,才让学生搜寻记忆中最有特色的人,作文想不雷同都不行。去年,我开始思考如何指导好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第三单元要写人,我便尝试从一开学就为学生埋下伏笔。我在班里暗暗塑造了两个典型:一个是写字工整、作文思路清晰、句子优美的女生;另一个是有点调皮,始终坐不住,改正错误快,犯错误也快的男生。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在适当的时候点到这两个人,渲染他们的“事迹”。到了写作文时,不用我多说,学生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写“我们班的小才女”和“机灵鬼”,同时又举一反三想到其他有特点的同学。可见,学生的习作“有情”离不开老师的“有心”。

状物“四个一”。“四个一”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按照物品的不同,选择观察方法,特别要把想象的内容写足、写够。有了“看、摸、闻、想”的过程体验,就算是一把看似普通的雨伞,也能幻化成学生心中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三、随课微写,真性驰骋

有了真情,还得有方法。如何让学生心中的情打动人,让习作能力得到提升?可用“随课微写”来帮忙。习作最好的训练示范就是教材。编者对语文教材中每组、每篇课文的写作训练点,都是有所研究,有所安排,有所侧重的。如果用好了随课微写,无论什么时候遇到训练点,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及时链接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及时提笔写或口头练习。比如三年级《花钟》拟人句的练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结构的训练;《风筝》一文动作描写练习;四年级《鸟的天堂》点面结合法的训练等。只要坚持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习,有了朝夕的点化,学生便会养成自我关注生活、表达生活的习惯,习作能力悄然提升。

文章都是有情而作,正如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真实的感情就像一股清澈的溪流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才算得上好文章。

(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县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