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4期(总第32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心灵教育,德育工作的良方
■吴煜
《教育导报》2018年第74期(总第3211期) 导报三版

德育的最佳方法是“育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现象:一些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总是不被学生理解,冲撞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仅有责任心够吗?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之弦?

一、润物细无声

优秀班主任王老师在高一新生入学教育中常会讲她亲历的一个故事:“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坐一所高校的校车去看牡丹花展,当时一群老人和我们一起等车,想到他们年纪大,我们就让老人们先上。等我们上车时,我被震撼了,这些老人上车后都是从车位的最后往前坐,留给我们的是最前面、最好的位置。到了目的地,看到鲜艳的牡丹辉映着老人的面容,才发现那才是最美的,这些老人给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润物细无声’。”这个故事也改变了王老师的育人观。

一次,王老师班里一个女生穿了一件紧身的衣服到学校上课,这位女生本来身材就好,人也漂亮,她的打扮引得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女生也开始学着打扮起来。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了很久后,他利用班会课,播放了几段影像。有班里学生参加学校文艺表演时的画面,学生们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化着美丽的妆容,跳着孔雀舞,好看极了;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优雅地跳着华尔兹的画面,她的舞姿那么优美,举手投足间那么优雅,脸上的微笑那么迷人;有班里才女索菲的画面,她的微笑让人记忆深刻。王老师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悟出:漂亮是第一眼感受的舒服,而一个人具备了充实的内涵才会从内心深处散发出光芒,那才是美丽。这件事后,王老师班上基本杜绝了令人头疼的着装问题,学生们似乎也更能体会学习对于人生的价值了。

二、触动心灵的弦

高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可能都面临过青春期孩子的两大问题:早恋和叛逆。其实,这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只要引导得当,这些问题并非不能“医治”。

一次,班里一个腼腆的男孩突然闯进办公室,跟王老师倾诉自己喜欢上一个女孩,很难过。王老师意识到事情不小,赶紧安慰他:-“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分担。”“告诉我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她的成绩太好了,又和同学关系很好。我比不上。”“你认为你那一科最有信心?”“物理,我的物理最好。”“那好,我们首先计划物理超过她。”

于是,王老师和他一起制订学习物理的方案,第二步,让他利用课余时间给两个学艺术的学生辅导功课。通过辅导,他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同学的交流也多起来。一个星期后,王老师又开始了第三步,让他准备每周的演讲,并和他一起议定题目。他的演讲非常成功,物理也考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王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祝贺他,故意说:“你现在可以表白了。”他羞涩地说:“老师,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以后再告诉她。”王老师说:“好吧,以后你就与她保持一米的距离,让这种美陪你走过高中,取得人生的胜利。”这位学生如今已在读博士,一次,给王老师打电话说,这“一米的距离”给了他一个最美好、最幸福、最充实、最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

三、打开心灵之门

心灵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思想,但它同样需要好的方法,需要德育工作者用心用情。

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高慧明的“笔谈”值得我们借鉴。高老师在一篇文章中介绍:高中生不太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我就开始尝试“笔谈”。开始时,有些学生对这种交流方式有顾虑,写得很少。我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真诚,每次都用数倍于学生的文字量来沟通,对学生的现状提出分析和建议。渐渐地,学生向我敞开了心扉。

教育仅靠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颗善解人意之心,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摸清学生的问题存在何处,找出问题之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其解决才是关键所在。谁最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点,去拨动学生心灵的弦,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