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9期(总第321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怀念听评书的日子
■丁兆永
《教育导报》2018年第79期(总第3216期) 导报四版

9月11日,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仙逝,享年84岁。虽然单老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单老先生的声音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听评书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文化生活更是谈不上什么,特别是在偏僻的农村,一台收音机、几本连环画便是童年时期的主要精神食粮。听评书联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有井水处,皆听评书,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人们对评书联播的痴迷和着魔,一点也不过分。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有线小广播,每天中午小广播里都会播出评书。清晰地记得,一群孩子中午时分准时围在小广播下听评书的时光,竖起的耳朵,放光的眼睛,从电波里传出的神奇的声音,弥漫于空气中的激动,那是孩子们的精神盛宴。一旦播音员预报说开始,我们都互相提醒:“不吵了,不吵了,就到了!”很快,刘兰芳老师那熟悉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上回书说到,杨六郎巧摆牤牛阵……”一下子把我们的心紧紧抓住了。刘老师说书真的很精彩,情节扣人心弦,末尾总会留有悬念,让我们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是依依不舍地背着书包去上学。

在路上,我们还会学着说刚才听到的精彩内容,也会学着刘老师模仿马蹄的声音,就这样很快就到了学校,尽管多次迟到挨了老师批评,但第二天还会把书听完再上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的有线小广播换成了木壳的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于是,每天一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地打开收音机,有时若是哪位老师拖堂,晚放学那段时间,那感觉真是抓耳挠腮,心急火燎,心早飞走了!不管是刘兰芳、单田方还是袁阔成,他们的嗓音就像磁铁一样地吸引着我们幼小的心。那个时候,一边吃饭,一边听着那些历史传奇故事,感觉真是一种优美的享受。刘兰芳的声音洪亮,干练中透着豪迈,擅长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单田方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机智、幽默、诙谐,一张嘴把一个人描绘得入木三分,如同站在自己的眼前;袁阔成的嗓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于韵律感,就像唱一样好听。最为经典的他说的《三国演义》,那浑厚的嗓音,纵横捭阖,娓娓道来,三国群英斗志斗勇的场面一览无遗。

不过,小时候因为听评书没少挨父亲的打。犹记得,在《杨家将》热播的时候,父亲怕影响学习,在家的时候不允许我听,对评书上瘾的我只能急匆匆吃完饭去小伙伴家听,一开始的时候父亲还以为我真的早去上学了。不过时间一长,父亲就慢慢发现了端倪。一天中午,当我在小伙伴家如醉如痴地听着《杨家将》的时候,父亲黑着脸走来了,拧着我的耳朵就往外拽,我一边嗷嗷地喊着“疼疼”,一边用力挣脱,撒丫子跑了,在邻居们的哄笑声中,父亲也无可奈何地笑了。

光阴似箭,万人空巷的评书时代,转眼间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记忆里温馨的回忆。但评书人洪亮独特的嗓音,幽默流畅的语言,依然能够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听评书的日子是快乐的、充实的、幸福的、难忘的。怀念那个有评书的岁月,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