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9期(总第321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听秋声
■董改正
《教育导报》2018年第79期(总第3216期) 导报四版

秋声先是风声,风声来自叶声。“簌簌”,是风鸣玉米叶,是风过茅草丛,是风吹动了插在窗棂上的艾叶,它被遗忘了。“沙沙”,是风赶着落叶,法梧叶、银杏叶、楝树叶、椿树叶,一个扫把移过来,刷刷,扫到一堆,尘土上,隐约笤帚丝的痕,挠得心也静了。弄到灶膛里,“毕毕剥剥”,火是红的,灰是灰的,灰烬一小撮。

窗前怕栽白杨,怕听悲声。细碎的风,哗哗,哗哗,似夜人互暖;稍大风,哗哗哗,哗哗哗,是自怜自叹自伤;再大点,呼呼,呼呼呼,就是哭泣,整整一夜的哭,梦里也是湿的。秋凉侵肤,晨光微露时,不辨晴雨,半睡半醒处,小风游走叶间,便如淅沥秋雨,心下便辽远而生微叹。

再就是虫鸣。秋蝉凄切,声声嘶哑;油铃高亮,促织扎扎,螽斯动股,金铃振羽,入夜来,月色如水,虫鸣如雨。田野,或是村庄,老屋,或是残垣,无处无虫唱,令人感怀旧事,怀念故人。待弯腰,悄悄靠近,身边虫鸣忽忽齐歇,突兀一两声,如电光扫至而忽收,渺然无踪迹。而远处,虫声如海。

住在城市,竟也有秋虫入户,不知在哪里鸣叫。架上有《诗经》,有《中国鸣虫谱》,皆安静如我。犹记得老屋院内,霜起后,虫鸣渐稀,有声啾啾,似来自地下,弟弟说是蚯蚓悲鸣。拂去落叶,见树根盘结,再寻声息,已经听不见了,便觉得梦幻一般,有薄凉意味。

然后是雨声。雨声以瓦屋听来最为真切,瓦以小瓦为好,大瓦声躁。起先只觉有湿气浸染,再有“啪啪”小声,那是雨打屋顶落叶。有人道:“下雨了。”有人应:“嗯。”于是不再说话,雨很认真,打湿每一片叶,每一簇瓦松,每一个夏天扔到屋顶的螺蛳,润透了,雨声就清晰起来,密密的,或渐渐大,让你眯眼想起渐起的雨脚;或“哗哗”一片就大了,而听雨的人,就拥被睡去了。醒来时,檐角雨珠,空阶滴到明。

有人爱听梧桐雨。在一个黄昏,要细雨,点点滴滴。一个庭院,锁清秋,习习萧萧。寂寞有声,就可以消解。有诗、有曲、有酒、有朋友,在清冷的色系里,看到温暖的柔光。便是耽溺于孤寂,也是对夏日繁盛和火气的中和,一声叹息,不是因为哀伤。

还有芭蕉。多事种芭蕉,听那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夏日映窗,自有凉意。而秋雨滴沥,蕉叶声暗,便心绪萧索,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还有那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干荷,当有啪啪脆响,秋声染了秋色,秋便深了。

秋声总有一点凉,一点悲,一丝丝浸入那春荣、夏茂,一丝丝引出那冬藏、冬敛。悲秋不是坏情绪,消解着热烈、痴狂,中和着火气、执拗,而达到秋水长天的从容、秋水无尘的静净,而能从容面对冬天。

听秋声的人,在四季轮回里,渐入秋境,心如旷野,目送归鸿。因为懂得,所以清欢,秋水潺湲里,看一鹤排云,听九霄鸣啭,那是大无碍的喜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