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0期(总第321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用坚守呵护雪域高原“梦想的翅膀”
——绵阳市游仙区援藏教师纪实
《教育导报》2018年第80期(总第3217期) 导报二版

20年义无反顾,20年辛勤耕耘,绵阳市游仙区援藏教师队伍坚持20年如一日,扎根壤塘,投身教育,他们以不怕吃苦的斗志、缺氧不缺精神的责任、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气魄,在高寒之地,用爱心守护童真,用真情浇灌希望。

雪山高原吓不退炽热援藏情

“不停水停电,不叫壤塘县”,这在壤塘是常态。很多男人都不愿干的援藏工作,女汉子宋静却千方百计找领导“走后门”、找组织写保证。由于条件太过艰苦,绵阳市游仙区教体局领导拒绝了她的援藏申请。一次次拒绝,一次次坚持,最终局领导拗不过她,在征求她家人同意后,批准了她援藏的请求。

壤塘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出门要穿羽绒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洗澡,这种“奢侈”的事只能一周一次,因为没准洗着洗着就会停水停电。每天去上课,爬到二楼,就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讲课时声音稍微大点,就感到气虚无力、大脑眩晕;若是连堂,上完两堂整个人都会疲惫不堪,高原反应无处不在。

克服了种种困难,迎来的却是当地群众的质疑。“这些外地老师肯定又是来‘镀金’的,搞不到几天就走了”。因语言不通,大部分援藏教师都被安排上“豆芽课”。“美术是数学老师教的、音乐是语文老师教的”的玩笑话在这里却成了真。龚仙彦、贾昆初次支教时,就被学校安排教美术。“多年的执教管理经验无法施展,这样下去支教还有什么意义?”为了实实在在做点事,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免费给孩子们补起了数学,一传十、十传百,“课后可以去新来的美术老师那里补数学”在家长中传开了。

一个学期满,家长们看到援藏老师像对亲生孩子般对待藏区孩子,终于有人说:“嗨,游仙的这些老师靠得住啊!”但也有风言冷语的,“看嘛,过不了多久就又换人了,我们这地方留不住城里人!”

“汉老师”变成“藏阿爸”

为最大限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特长,2014年6月,壤塘县委、县教育局决定,在县城城关小学开办一个“绵阳班”,从一年级开始,全由绵阳的援藏教师执教管理。

此时,支教工作刚刚结束的龚仙彦成了“绵阳班”班主任的首选人选。“我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壤塘的土地上,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名牌大学生”。8月,有着20余年执教管理经验的“省骨干教师”龚仙彦开启了他的第二次援藏工作。得知要继续留教的消息,龚仙彦家里闹翻了。

带着妻儿的埋怨,2014年8月18日,“绵阳班”开班了。报名的第一天,家长的议论便炸开了锅,“话都听不懂,怎么教孩子?”“哪里来的龚老师,听都没听过。”……孩子不愿意、家长不信任,一上午,“绵阳班”只收了10个学生。龚仙彦没有气馁,他找到校长,拿出自己获得的省、市、区十多本荣誉证书,请校长做担保后才完成了招生工作。

满怀激情的龚老师第一节课就懵了,班上58名学生,仅有5个孩子能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孩子们看到汉族老师,交头接耳不听课,靠几名学生翻译,一节课只能讲一个例题,龚老师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学藏语、穿藏服,没事就去藏寨走走,一边家访,一边了解藏族习俗。接下来的时间,整个学校备课、画图耗时最多、讲课最“手舞足蹈”的老师非“绵阳班”莫属,通过“兵教兵”“小翻译”“看图猜词”“拼音比赛”等直观教学法,两个月后,“绵阳班”孩子大多能跟上老师的步伐。

办学4年,“绵阳班”各科综合分均远超其他班级,成为壤塘县义务教育的响亮名片,先后接待千余次参观观摩,管理制度、教学经验陆续在当地13所学校全面推广。香拉东吉山脚下,“汉老师”逐渐成为孩子口中的“藏阿爸”。

坚守了才会有希望

20年来,绵阳市游仙区已有近100名教师先后支援壤塘教育工作。在壤塘落脚安家的雍乾松,已在南木达小学耕耘了20个春秋;两次援藏的肖长龙,打破了壤塘省级教育科研专业课题“零”的纪录;心系壤塘的游仙慈济学校,委派多批教师援藏,持续捐资捐物,结成兄弟校……不是有希望才坚守,而是坚守了才有希望。

负责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刘兆春,从2017年至今,在乡镇学校的山路上来回奔波了3900多公里。2018年5月17日,正在指导宗科小学搭建网校平台的他接到电话,女儿脑瘤复发了。可当下迎检冲刺阶段,正是“一个钉子一个眼”的时候,根本离开不得。一个月后,当刘兆春把高分通过省上教导评估的喜讯分享给妻子时,手术完毕的女儿却又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对于“绵阳班”的龚仙彦来说,妻子的每一次电话都是一次揪心的痛。“抽空给孩子打个电话,高三学习有点分心。”“爸今天身体不舒服。……”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龚仙彦蹲在教室门外泣不成声,门外是家庭责任缺位的亏欠,门内是40个孩子求知的渴望。一双双小手替龚仙彦擦干眼泪,“阿爸,爷爷的病我们也心疼,你回去吧,我们等你!”

“我们等你!”简短的4个字,却道出了藏区孩子最大的心声。已经援藏5年的龚仙彦面临着父亲重病、孩子即将高考的两难境地,“当周围人都在赞美我援藏工作的伟大时,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不好受的。援藏工作是我的一个梦,却是对家庭的一个打击。”看着40双期盼的眼睛,龚仙彦决定了——留下来!

2018年6月5日,绵阳市游仙区领导干部一行前往壤塘看望援藏干部,等了10个小时的“绵阳班”家长们向游仙区区委书记送上了哈达和一份沉甸甸的请愿书,40枚鲜红的指印集体请愿,倾诉着对龚老师的不舍和爱。游仙区区委书记表示,游仙区优质学校要与壤塘县中小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不仅“绵阳班”要继续办,更要在“绵阳班”基础上办好高段教育的“游仙班”,全方位支持壤塘教育发展。

(刘小义 肖长龙)

 

 

(刘小义肖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