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2期(总第321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经验分享
《教育导报》2018年第82期(总第3219期) 导报二版

9月21日,由省教育厅指导,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四川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四川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交流会在世纪城会展中心举行。

会上,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作经验交流发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留学生培养、课程建设与创新等主题进行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

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密切相联系,相互促进。西南财经大学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未来以下方面重点有所作为:

将“双一流”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融合,提升一流高校一流学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水平和能力。“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既要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契机,整合“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资源,推动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学习,更要自觉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共享一流教育研究成果,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和水平。

动态优化“一带一路”人才能力培养框架,提高前瞻性人才培养的能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和合作推动中,将从人才专业能力的广”和“博”向“精”和“深”进一步转变。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会逐渐常态化,而对国际政治环境、跨文化理解开展深度研究的人才会成为紧缺性人才,跨国别、跨学科的一带一路”研究团队将开展紧密合作,对“一带一路”的关键性问题,展开联合攻关。

加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平台作用发挥,深化教育共享机制。要做到联盟定位准确,同时,在联盟的利益分享机制、合作机制上,不断优化创新,处理好“一带一路”联盟内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流动的平衡问题,协调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

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跨学科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推进,跨学科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与此相对应,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上,也需要充分利用科技融合的契机,依靠高等教育在跨学科人才培育和跨学科科学研究上提供智力支持。

 

西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张贯之: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学校将推进以下关于人才培养的举措:

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唤醒了学校留学生教育,学校从2016年起开始了学历留学生招生,实现了学历留学生培养零的突破,并很快过百;与此同时,学校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作为核心目标生源国。目前,学校留学生工作跨入提质增效的阶段,严把入学录取关,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突出,做出特色。学校确立了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心点,全面推动与其他地区交流合作的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为此,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丝路奖学金”,以鼓励“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学校留学深造。学生培养与师资培养并举。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学校配合国家部委举办了针对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培训。此外,学校还注重华侨在留学生招生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历留学生的发展已经有了两个多年头,学校在留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坚持学生培养与师资培养并举,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原则,稳步推进西南科技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利用学校先进技术的对外推广,更好地塑造了学校的形象,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学校留学生招生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何涛:

西南医科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中西医结合的办学特色,立足国际视野、坚持开放创新、强化内外联动,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学校以留学生教育为切入点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采取多种方式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范围与渠道。

学校注重留学生教育,根据留学生所在国职业医师考试制度制订留学生培养方案,开展汉语教育以及中草药药理、针灸等中医知识的学习,加强留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医学留学生497名。

学校与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级交流联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校际交流项目、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并聘请外国专家助力学校发展,加大选送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的力度,积极召开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校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为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并积极整合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搭建对外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合作工程”,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办学,依托学校在临床医学、中医中药领域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拓展教育国际化的领域。此外,学校继续加强外国专家引进,推进智库建设,实施“海外高端引智战略”,拓宽渠道,加强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智力的力度,并加强送培力度,提升师生国际化水平。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副院长李灵: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契合“一带一路”,制订了“一体两翼”计划:一体即民航教育,两翼分别为通航产业和民航服务。

为夯实教育核心能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学校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学校拥有首家通过中国民航局乘务员培训设备资质评审的高校、经中国民航局公安局特许备案航空安全员训练基地、 CCAR-147维修基础执照培训、初级安检员培训、消防培训基地。

学校夯实职业标准内涵建设,实现专业、岗位一体,开发了 IATA课程体系、“全日空”航空专业培训课程体系、民航反恐十八绝招和“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1部。专业岗位一体的课程改革,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顺应民航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了移动互联网生态教育系统。建立了涵盖54门学科的具有数字化、碎片化和系统化,具有科学性、即时性和大数据特点的数万条课程碎片资源库。

学校致力于做民航教育全产业链,服务“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融合科技教育,进军通航产业,打造集航空、教育、旅游、科技于一体的生态智慧城式特色小镇,探索“一带一路”建设标杆;还在“一带一路”沿线选择教育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综合型公益大学。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耿兵:

针对我国现行高职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的差距,结合学校的特色情况,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形成了川港以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合作与发展。

川港成效为本课程( OBTL)合作就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需要,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需要。其基本建设模式为针对香港院校联合其他院校定制开发,融合香港特色元素开发校本课程。基于成效为本( OBTL)的教学策略,是把学习成效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把教学活动、预期的学习成效和评估系统连接起来,强调“学生中心、学习成果和持续改进”。

香港成效为本课程的8项特色元素:教学目标为《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四五级)》和《能力标准说明》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行业企业需求为逻辑起点;教学大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大纲设计;课程教案一体化设计及其系统与综合;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授课方式辅导答疑与作业是开放的辅导答疑和注重成效的作业安排;实训教学以严格的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考核以评分量表的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运行管理有五个保障机制,包括教学的建设性校准机制,成绩评核、抽样复查及评审机制,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程序设置,质量保证体系,教师管理机制。目前,该课程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重新定义课程的价值,课程教学共建的改变,真实可感的迁徙变化以及同根同源文化的传承。

(本报记者 殷樱 周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