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7期(总第322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点亮学生的 阅读之光
《教育导报》2018年第87期(总第3224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 吴宇婷/文 葛仁鑫/图

近日,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明办指导下,由四川教育报刊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主办,高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承办的“阅读陪伴乡村”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教师培训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的教育专家以及50余名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围绕“阅读课程设计”“阅读习惯培养”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建议和观点。

阅读课怎么上?

师生共同寻找故事里的“奥秘”

活动中,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语文教师胡健带来一堂以提问”为主的儿童阅读示范课,她先带着学生学习了一首儿童诗,诗中作者向身边日常现象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胡健鼓励学生向身边不可思议的现象发问,并仿照儿童诗的架构作诗。学生们文思泉涌:“我呀我呀,总是不可思议,肚子里的东西去哪儿啦?”水呀水呀,总是不可思议,火灾来临的时候去哪儿啦?”

学生还发现,提问也有许多种形式,例如只问不答,多问多答、一问到底、一问一答,边问边答。……学生感叹,“原来作诗这么简单!”

短短的几首诗为何突然变得丰富起来?胡健认为,关键在于“发现与提问”。“我们的学生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提问意识,所以我想通过‘提问’的思维训练方式,锻炼他们的表达与创作能力,使他们对生活保持新奇感与敏锐度。只要学生用心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都可以提问,写诗并不难。”

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教师宋雪松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青蛙与蟾蜍》。一只蟾蜍想为躺在病床上的青蛙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可惜灵感迟迟不来,它想了许多办法,倒立、转圈、踱步,却都没有想出有趣的故事。

讲述中,宋雪松用不同的声音演绎着两个角色,同时引导学生猜测“倒立、转圈、踱步”等方式能带来什么改变,几百字的故事引得学生浮想联翩。有学生认为“倒立”可以将灵感“倒”出来,还有学生猜测,“转圈”可以激发大脑潜能。……故事在师生交流中越来越丰富、生动。

之后,宋雪松引导学生仿照故事模式进行创作,学生们立即为蟾蜍想出不少新点子,还在该基础上创作出了新故事。

宋雪松的课堂得到万汇小学府总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蓝继红的认可:“宋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选的故事也具有童心,吸引学生,阅读课就应该这样上。”

蓝继红说:“以前我的课堂时间总是把控得很精准,因为我习惯设计好每个环节,预设学生的每个回答,课堂看起来行云流水,但却不是一个好课堂。好的课堂应是自由的,阅读课也一样。”她建议,老师不要将阅读课当语文课,阅读课应该像一堂活动课,老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交流,没有那么多的环节设计和“控制”,学生的思想和潜力才会被激发。

“对于简短的故事来说,我们不仅要‘讲’,还要‘演’,让几百字的文字变得生动,有画面感。老师可以在讲述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例如提问、角色扮演,让阅读课更有活力。”胡健说。

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让读书变成一件简单的事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不少语文老师的困惑,一些老师将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进行“放养式”管理,但效果不佳。还有老师给学生制订严密的阅读计划,但碍于学生阅读能力不同,也矛盾重重。

蓝继红建议,阅读应首先“从简”,先让它变成一件“简单的事”。“很多人喜欢制订阅读计划,思考阅读架构,例如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如何做?日常与假期如何安排?从而建立一系列的全方位阅读时空,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使阅读越来越沉重。其实阅读这件事很简单,只需要一本书、一个角落就够了。阅读不是一系列的计划,它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

在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院长张建看来,培养学生进行高质量阅读的能力也同样重要。“一些中学生喜欢读网络小说,家长就误以为孩子已经有了阅读兴趣和能力,却不知这个阶段的孩子,早应学会主题性阅读,即合上书后还能记得它的框架,并思考其内容是否有道理,根据主题找到同类型的书籍,继续阅读。”

张建认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她介绍,9岁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第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阅读,例如认识书本、学着翻书,开始个别地识字。9岁后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进行流畅地阅读,并透过阅读认识世界。13岁之后,儿童进入发展阅读能力的第三阶段,以功能性阅读为主,因不同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18岁之后,学生应能选择并批判地阅读。

同龄人间阅读能力也常常不一样,但一个班级布置的读书任务却相同。对此,张建建议,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布置相应的任务,推荐相应的书籍,不可将能力弱的学生与能力强的作对比。只要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好的阅读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阅读也一样。因为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他的求学阶段就结束了,但如果他有阅读习惯,并通过阅读构建清醒的三观,世界就会变成他的读本,每件事、每个经历都可以丰富他的心灵。”蓝继红认为,学生不能只“呆”在语文教材里,他还必须有阅读的需求、能力和水准,从而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