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7期(总第322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6年的无私援建 助藏区教育腾飞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援助巴塘民族教育
《教育导报》2018年第87期(总第3224期) 导报一版

巴塘县金弦子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玩耍

本报讯(周开金 记者 夏应霞 摄影报道)十月的巴塘县城像镶嵌在川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巴塘中学、金弦子小学、巴塘县人民小学的教育园区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已成为巴塘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自从教育园区建成后,县城人气更旺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生活,藏族孩子接受到堪比内地的优质教育。

巴塘县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2年,成都市双流区和巴塘县签下了双巴对口援建的文件。6年来,双流区将教育援建作为对口支援和智力援藏的重点,坚持硬件、软件和帮困助学三措并举,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全区相关学校和单位的年度责任目标,做到精准扶教,提高其自身造血功能,全面促进巴塘民族教育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0月10-12日,双流区讲师团第六次奔赴巴塘,把专家培训和名师示范课送进高原教室,把爱心、捐助送到藏区孩子家门口,把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课程建设等先进的理念送进藏区干部教师心中、脑中。

“在我们巴塘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学生,都知道双流是我们的恩人,双巴一家亲。”巴塘县教育局局长中阿吉激动地告诉记者,“双流县投入了教育园区的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大约4000万元。我们巴塘教育园区的硬件设施相当于是成都的‘四七九中’。现在高原教育最缺的就是软件上的东西,双流区教育局从学校管理、人才建设、校本教材等方面无私援助,通过几年的时间,巴塘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双流区的教育援建工作中,对于巴塘县的精准扶教大致分“走进去”和“迎出来”两种。

每学年,双流区教育局都要提前与巴塘县教育局对接,根据巴塘县实际需求,原则上巴塘缺什么学科,双流就选派巴塘所需学科的教师去顶岗支教。双流区先后选派50余名优秀教师到巴塘顶岗支教,为提升学科质量作示范、作表率。

双巴学校结对帮扶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双流学校通过大型活动、学校互访等方式,与结对学校“一对一”开展联合教研、专题讲座、示范课交流等培训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上高原、进藏区。目前,双巴结对学校达24所,实现了幼儿园到高中学校结对全覆盖。累计开展交流活动58次、培训4320人次。

教育科研是高原教育的一大难题。根据巴塘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双流区教育局帮助其制定了青年教师发展目标并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一级子课题《康南地区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5年来,巴塘各中小学共请进双流区的省市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班主任等各级各类名师378人次,培训巴塘教师3650人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迎出来”这方面,每年,巴塘县派出各类教师到双流名校参加培训。近6年来,巴塘县级以上名优教师,从2011年的几名增加到现在186名。去年,甘孜州康南民族高级中学一行15人赴棠湖中学和艺体中学培训学习创建省二级示范校先进经验。其中选派两名干部挂职一个月的棠中和艺体中学的思政办副主任。金弦子小学副校长蒋林等5人管理团队到双华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挂职培训学习。

6年来,双流区共投入236.26万元,已组织12批、628名巴塘中小学生赴双流参加“三进”体验活动——“进双流、进学校、进家庭”。迄今为止,双流已接纳了127名巴塘籍中学生在双流中学和棠湖中学就读。

在双流援建过程中,巴塘县取得了不少“第一”。支教教师结构由原来的统考科目扩展到音体美学科,组建了巴塘的第一支竖笛乐队;成立了巴塘县人民小学第一支男子足球队;成立了巴塘县第一个美术工作室;为巴塘县创建了第一个“藏文图书室”,组建了第一个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的“四朗卓玛弦子班”。

近6年来,双流援藏教师指导48名巴塘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新培养巴塘名优教师186名,县级以上名优教师占比从2011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25%,为巴塘留下了一批“种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