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8期(总第322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草木情依依
——读《看草》
■莫景春
《教育导报》2018年第88期(总第3225期) 导报四版

也许是自幼成长乡间,长期与草木为伍,对它们怀着难舍难分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相依相伴,跟到远离草木的都市。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难得寻一番草木幽深的安静之处,即便是草木葱茏的公园,也难免人声鼎沸,都市人也热爱山水花草,崇尚自然大概已经是当代人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自然界的鸟语花香的景象不容易找到,可以在文字中寻找,让这些幽深洁雅的文字像清泉一样拂去心灵的尘埃,使心情时刻处于青山绿水之中,怡然自得。

何频的《看草》就是这样这些清纯的文字。那或长或短的片段,就像是城市里高楼大厦、水泥森林里躲躲闪闪的一两盆花,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字以日历的形式,一天一看,徐徐展开。上班路上,下班途中,晨练里,阅读中,走走停停,不错过一花一草,天气冷暖,花开花落,尽在眼中,像是看望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书页的右面标注精美的日历,和美丽的草木愉悦的心情相映成趣,让人爱不释手。

“潘工的花圃里,菊花都残了,剑麻一株仍有白花。家里阳台上蟹爪兰伸头开花,形似扶桑,水灵灵的荷花红。”这是庚辰年十一月初三的日记,在书本第342页。日记寥寥几笔,便将冬日里依然绽放的花儿形神兼备地描绘出来,没有刻意的夸张,没有取媚的描写,一如作者淡淡的情怀。

这类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简约动人,细细品味,一股浓浓情感慢慢飘溢,犹如一杯淡淡的茶水,留在唇间,醉在心里。比如描写麻雀:“今年多见麻雀娃娃,早上出门又见雀儿被车轮轧为肉泥,下午有小孩在草坪上玩黄嘴雏雀。”心情一喜一悲,陡然变化,不露痕迹,却让人掩卷沉思,激起对小鸟的爱怜,这种对心灵的震撼不亚于长篇大论的鸿篇巨制。

这样散淡的文字注定放弃了对情节的追求。情节注重的是离奇曲折,在波澜起伏中抓住读者的心,而这本书却很从容,用点点滴滴的记录,慢慢地渗透深层次的思考。看着这些可爱的花花草草,读者的心会慢慢抵达宁静。那是种沉实的静,来自于记录与表述从容自如。其实看草,不仅仅看花花草草,更多的融入了纷繁复杂的花事人事,比如在写到牵牛花时,牵入一段文人雅事:当年齐白石老先生拜访梅兰芳,对他的牵牛花印象极为深刻,特地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后来意犹未尽,挥毫泼墨,专门画了一幅《牵牛花图》送给梅兰芳,题下一行饶有兴趣的字:“为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由一朵简简单单的花引出种种趣事,读者的兴趣自然倍增,目光伸向幽幽的时间深处,绵绵无尽。

作者还通过描写草木的兴衰荣枯来咀嚼和反刍人生,渗入对社会现象的思索,相关的阅读更是赋予记载的广度和深度。作者在写到苦楝树时,一反常态,批驳俗人的观念。俗人认为苦楝树只是叶小弱而变黄,没什么可看的。作者却觉得:“一阵干风吹过,嫩叶俯仰之间,病叶脱落如散黄金。”很有一番美感,并且引经据典,用俞伯平的文字和梅尧臣的诗句佐证,很有说服力。作者就这样以生命的眼光看待草木,文字,便有了真实而朴素的力量。读者的心灵慢慢得到熏陶,外界的纷纷扰扰自然而然被排除在外,比起那些孜孜不倦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书中用来提拨读者心灵的古人诗句为数不少,表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增加书本知识和历史的厚重感。

作者以细腻的心灵跟草木碰撞,观察出别人不易觉察到的地方,然后再用散淡的文字表白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像作者在后记里写道:“原野麦收又起,布谷鸟再次飞过这座城市和我的屋顶……写作如果是一种吟唱,怎样才能获得真谛?”又一次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特别是那些浮躁的写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亲手插入一些淡淡疏朗的简笔,跟散淡的文字相得益彰。简约的插图精确地暗示文字的寓意,寥寥的文字补充说明图画的内容。草木本朴素,无需浓墨重彩,一幅图就是一腔情怀,一段文字就是一个悠长的回忆。

草木情依依,握起《看草》,将它们拥入怀中,在都市华灯初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