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8期(总第322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用音乐唤回迷失的心灵
《教育导报》2018年第88期(总第3225期) 导报三版

■杨兴浪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工读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作用更加显著。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应针对工读学校学生的特点,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根本上找到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打开学生探索人生的窗口。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工读学生普遍厌学、自卑,因此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音乐。工读学生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常把爱好作为学习的基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倾向于欣赏、展示,老师给学生搭建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他们信心的鼓动者,展示的护航者,节目的观赏者,秩序的守护者,激发他们融入社会、拥抱世界的兴趣和信心。

二、运用多样音乐形式,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每个人都能发现美和欣赏美,但美感却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和兴趣的追求。音乐是美的,它的美是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人类心灵美和情感美的体现。悦耳的音乐在净化和美化人心,培养高尚情操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器乐演奏、合唱排练、律动游戏等音乐形式的运用,比如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作品,感受不同乐器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触摸音乐的魅力,使其能感受和发现美的旋律、意境,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感受美好,从劳动、生活、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只有具备区分美与丑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抵制和防止庸俗审美趣味的侵蚀。

三、用耐心和爱心,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

工读学校学生在普通中学学习时,由于种种原因而显得“与众不同”,面对着同学、老师及社会的不同眼光,导致他们极端的心态。音乐教师应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比如,在教学生学习竖笛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竖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因工读学生文化基础差,音乐基础知识缺乏,对音乐美的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学生之间有着比较大的水平差异,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阻滞。我耐心陪同学生加以练习,每完整吹出一段便及时鼓励,让学生收获信心,构建起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四、延伸音乐内容,加强德育教育

所有艺术门类都有一条共同规律,那就是以情动情。音乐能教人向上,化人向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上进、充满美好希望等内容的歌词,让学生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用优美和谐纯净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从而获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例如,进行曲可以鼓舞士气,抒情音乐可以让人感觉柔和。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延展音乐内容,因势利导,从不同的角度创建场景。如欣赏革命歌曲、励志歌曲,利用歌曲的内容及相关故事加以延伸,促进学生换位思考,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家庭环境、个体差异和社会因素的交叉影响,工读学校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偏离的人格特征和心理构成。教师要以音乐课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学会释放情感智慧,用情感触摸音乐欣赏的意境,以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十六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