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89期(总第322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巧用插图 趣学语文
《教育导报》2018年第89期(总第3226期) 导报三版

■祝冬凤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应研究图文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如《小小的船》一文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有美丽的夜空、弯弯的月牙、眨着眼笑的星星,抱着小白兔的小姑娘躺在弯弯的月牙上,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我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

又如,教学《贴字卡》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爷爷和小女孩在为家里的物品贴上字卡。接着我让学生上台用教棍指着准确地说说图中有哪些物品,把爷爷写的字卡准确地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

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关注到“迎”和“追”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字时,同时引入课文中的两张插图,请他们仔细看看小蝌蚪和鲤鱼妈妈、小蝌蚪和乌龟的位置。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小蝌蚪是面对着鲤鱼妈妈游过去的,所以要用‘迎’。”“小蝌蚪是从乌龟的后面赶上去的,所以要用‘追’。”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图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小熊和小鹿》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妈妈为什么说‘你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教师只要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小熊在家等小鹿时坐在凳子上盯着闹钟的动作、眼神,以及鹿爸爸到小熊家道歉的情景,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要领先于其他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若能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有4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尾巴的小蝌蚪,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第三幅画的是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最后一幅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长成了青蛙。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前三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作比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人物图,应该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观察景物图,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方法的自觉养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如果能在语文课中给学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对他们是有所触动的。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新课标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如《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学习伙伴的提示是: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这两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波斯猫的表情、动作,学生围绕“失望、叹气”给出了画中波斯猫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是训练学生表达的最好素材。

《春雨的色彩》写了3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故事,很多孩子的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一课,课文相对较长,学生要有条理且完整地复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充分利用插图,掌握每幅插图的意思,然后出示文中的4幅插图,让学生边看边讲述,降低了难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