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93期(总第323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两所高校助力港珠澳大桥建设
《教育导报》2018年第93期(总第3230期) 导报一版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进行的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风洞试验

本报讯(记者倪秀)10月24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这个伟大工程建成通车的消息,让地处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十分激动。

6年前,西南交通大学与四川建院在德阳就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结构技术中心主任何伟有幸参与其中。“我们的试验就是检测其设计寿命期限内是否会出现疲劳开裂。”何伟说,经过长达半年的试验后,监测到的数据均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使用120年没问题。

港珠澳大桥采用正交异型桥面板钢箱梁,这种结构形式轻质高强、施工速度快,但是它的板件构件及受力特性复杂,最大的问题是疲劳。疲劳导致的裂缝成为国内外钢桥行业共同的难题。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卜一之、张清华教授团队攻克了疲劳的难题,助力港珠澳大桥保证120年的寿命,并为大桥钢梁架设技术提出了有益建议。

西南交大土木学院马建林教授团队主持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大直径钢管复合桩试验专题研究,助力港珠澳大桥稳稳“扎根”海床。

港珠澳大桥共有3个跨度通航孔桥和长距离的钢箱梁非通航孔桥,这些桥体如何能经受住猛烈的台风呢?西南交大土木学院廖海黎、李明水教授团队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所有通航孔桥和钢箱梁非通航孔桥的抗风性能研究工作。有关大桥模型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的XNJD-3风洞这一目前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里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团队为港珠澳大桥的抗风设计和风致振动抑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西南交大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系退休教授许提多曾受聘为港珠澳大桥工程测量特聘专家,他制订了港珠澳大桥测量控制总体方案并具体参与和指导实施;参与制定港珠澳大桥工程测量规程和规范;对桥梁、海底沉管隧道、人工岛等工程测量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审核最终的具体施工测量方案,等等。(图片由西南交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