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97期(总第323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开拓彝区教育脱贫的新路
《教育导报》2018年第97期(总第3234期) 导报一版

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林丰村幼儿园内,孩子们快乐地玩着跷跷板游戏。

■付琼英本报记者何文鑫文/图

这学期开学时,原本应上初三的小欢化名)未到校上学。

学校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得知暑假时小欢跟哥哥去浙江打工去了。学校工作组与小欢通话,小欢说打工很苦,工资也低,很想回来继续念书。学校和教科局一直与其保持联系。她坐火车到成都,乐山市金口河区教科局又派车到成都将迷路的她接回来,安排在延风中学上学。

以小欢为代表,金口河区5430名学生,今年无一人辍学。“教育,关乎成千上百孩子和家庭的未来。近年来,我们借助教育扶贫,不断夯实基础,抓紧发展民族教育,让所有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金口河区教科局局长胡安江说,今年是金口河区率先在大小凉山脱贫摘帽的关键年,来年,5.1万金口河人将迎来教育的灿烂春天。●零辍学

为了一个学生不惧翻山越岭

金口河区位于峨眉山南麓金口大峡谷腹地,山高谷深,人们的观念和经济都相对滞后,回家帮助干活或外出打工,是为数不少父母为孩子安排的出路。

阿勇(化名)家是从美姑县搬迁到金口河区金星村的,房子建在村里,但是户口尚在美姑县。去年,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在金星小学念书的两个孩子带走。驻村扶贫小组了解情况后,前往乐山市区核查。

工作人员得知,阿勇的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摔残,没让阿勇兄妹继续念书。工作组3次上门劝说,又联系对口帮扶金口河的乐山市沙湾小学,让阿勇兄妹免费借读,提供补贴,阿勇母亲才勉强答应。

金口河区进一步帮扶,阿勇母亲中午的饭也由学校管了,以照顾她行动不便。阿勇的母亲终于笑了。

2014年以来,金口河区先后印发《金口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和《金口河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三个一”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不断加强落实“双线五长责任制”,每年组织6个乡镇、区级有关部门、中小学校负责人召开金口河区控辍保学推进会”,签订《金口河区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

查核每一名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切实做到家底清,数据明,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每个学生在哪里上学,目前的入学状况,清清楚楚。对于离开学校的,学校、乡镇、帮扶单位、教科局联合深入调查,及时劝返。

“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巩固了“双基”成果,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的目标。●大升级乡镇学生在各自区域内就能上好学

下午活动结束,鲤鱼浩小学的孩子们拿着餐具走向食堂。晚餐有莲白炒肉片,炒菜瓜,番茄蛋汤。不一会儿,食堂坐满了孩子,三三两两坐一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鲤鱼浩小学是一所村小,现有207名学生,彝族学生占167人。学校有标准宿舍楼,学生大部分住校。3个村的孩子从山上下来,集中学习。寄宿制保证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一日三餐也相对规律。

电子白板、图书室、实验室等的配备,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学得更有质量。六年级的彝族女孩鲁克阿花最喜欢读冒险类书籍。每天下午,她都会抽时间回到居住的13号宿舍,在门口的书架上取出图书来阅读,感知大山之外的世界。

标准中心校建设在提速。金口河有8所中心校,根据生均教学面积、图书数量、教师配备等标准,全部达标。

共安彝族乡中心校有学生宿舍,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即使位于山上,场地有限,但还是建了少年宫,供孩子们开展活动。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场地宽阔,有教师周转房,其条件,连乐山市区来支教的教师赖红艳一开始也没想到。

2014-2018年,金口河区共投入学校建设资金7196万余元,“对标补短”结合“改薄计划”,新建和维修校舍350274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地17561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

金口河区紧抓机遇,又及时推动“一村一幼”建设再上台阶,设施、师资和管理全升级,进一步确保区内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上好学。

共安乡新村幼儿园有3层楼,按照100名小朋友的标准修建,现有38个孩子。6名教师正探索开展区域游戏教学。共安乡林丰村幼儿园,有塑胶小操场,有游乐设施,提供营养餐。时值中午,46名孩子快乐地玩耍着。门外是等待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在家门口上学,觉得“非常巴适”。

“现在的娃娃,手脸干净,习惯好,普通话也不错。”在林丰村教书几十年的克子老师拉着记者的手,止不住地兴奋说,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

共安彝族乡中心校校长朱桂明分享了一个细节。以前没有村幼和刚建村幼时,不少孩子要到中心幼儿园来,学前班就得住校。现在,“一村一幼”建好了,山上再没有下来读书的孩子了。

●全覆盖

教育资助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4年前,张小花初中毕业,因为父母观念落后和家庭贫困,17岁的她无法再继续念书。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教科局一边做父亲的工作,一边通过“9+3”免费职业教育项目帮助联系职校。局里又承诺资助3000元生活费,父亲最终松口。

“当时真的觉得人生豁然光明了。”张小花兴奋地回忆道。那时开学已经两周了,教科局联系到乐山一所职校,成功报了名,让小花享受到资助政策。

2017年毕业后,张小花回到迎新村,成了一名“一村一幼”教师。如今,收入能满足她的日常花销,养活自己和奶奶。父亲逢人就夸女儿有出息,村民也以她为榜样教育孩子。

资助一人,盘活一家的未来。2014年以来,金口河区不断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2016年,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2017年,设立教育基金500万元。切实抓好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切实做到建档立卡学生应免尽免、应助尽助,全区教育资助实现了全覆盖。2015-2018年,共资助学生25780人次,投入资金4889.99万元。

有了切身经历,张小花更加明白读书对于大山里孩子们的意义。她总是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念书,将来一定要走出大山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