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0期(总第323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程与科技融合 展现教学新天地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0期(总第3237期) 导报三版

■李晓惠

大约一个月前,我接到教务科的通知,让我代表学校去同类别学校上一堂信息化教学的展示课。接到这个通知,我既兴奋又忐忑。我校信息化教学还没有常态化,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也是初试牛刀,拿事练心,以事促进”的工作态度促使我投入到信息化教学的各项工作中。恰巧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我将两项工作同时推进,不管是出去交流分享,还是备战信息化课堂比赛,我都当作促使自己成长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我代表学校上了一堂“滴水藏海,心怀感恩”的心理课。课前3天,我通过社交平台给要上课的学生发了两项预习任务:算养育账和自学手语舞感恩的心》。

授课学校设施完善,我们在专门的录播教室上课。参加此次课程的有老师和61名学生。学生分成9个小组,围坐一起,他们从未接触过信息化教学的设施,通过工作人员的简单培训,马上进入教学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要进行这样大班额的合作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堂课却上得轻松流畅。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活而不乱,小组探究热情高,分工明确,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程在手语舞《感恩的心》中结束。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欣喜。这样的效果是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尤其是在我深入了解软件功能,转变固有观念的情况下取得的。

去年,我曾运用 HiTheach系统在另一学校上了同样的课。因为初次接触,技术运用比较简单,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加入科技互动的环节,教学效果并没有因为运用科技变得更好,反而使情感不流畅,课堂节奏被打断。当时,我觉得技术可用可不用,有时还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这种观念延续很长时间。

在今年的备赛过程中,初期磨课的教学设计,为了技术而技术,第一次试课的苏格拉底评分很低,课堂感觉很活跃,但是没有深度。初次失利后,我认真学习智慧教学系统的各项技术,再次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深度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数据思维和决策,创造出让学生参与度高,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教学环境。整个教学实施下来,顺畅而轻松,苏格拉底评分也达到了很高的分数。就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苏格拉底评分不一定完全代表一个老师的全部水平,但是评分高的课程一定是科技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课程,可复制推广的课程。

为什么在没有任何铺垫,学生也没有信息化课堂学习的经验,还是大班额的情况下,能呈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在于教学设计中努力让课程与科技融合,教学实施中,利用科技即时反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只要教学设计能做到课程与科技的融合,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因材施教,让知识得以内化和迁移,就能做到高效学习、精准教学。因此,我觉得实施智慧课堂的关键是充分了解技术,同时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下,将课程和技术融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尽管信息化教学我才刚刚起步,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在技术运用方面也不是很娴熟,但是,课程与科技的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我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根。这些方法和理念将指导我今后的教学,使之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抓手。

(作者单位:四川省商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