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0期(总第323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寓“美育”于古诗教学中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0期(总第3237期) 导报三版

■袁春焰

美育是提升学生创造美、鉴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古诗里面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同时语言简练生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利用古诗来实施美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美的体验。

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课堂的美育教学方式还比较落后。古诗意境深远,语言方面凝练性也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意识,依旧是只按生词生字和背诵来教学,然后再把古诗里面的句子单独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把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忽略掉了,学生体会不到古诗里面的内涵,更感受不到古诗里面的意境美。

古诗课堂上,美育教学的时间常常很短。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有所增加,但由于古诗词的字数较少,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容易忽略其重要性,往往教授古诗的过程很快,经常是一节课一篇古诗,甚至是两篇。许多老师在讲授古诗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译、背诵,忽视了古诗的意境美。学生可以把每篇古诗熟练地背诵下来,却不会欣赏古诗的美,不能理解古诗的意境。

加强古诗课堂的美育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通过读来领会其中的意境。但在学习古诗时不能把读以及背作为目标,而是应该通过读与背去理解里面真实的含义。比如,在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再一起读出来。学生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语调高昂,声音洪亮,给人一种很兴奋的感觉。这个时候我朗读一遍,让他们去听、去感受我朗读的过程。在我朗读结束后,学生们都在叹气,我问他们为什么叹气?他们回答:杜甫胸怀那么博大,而遭遇却是那么的悲惨。由此可以看出来,在朗读古诗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里面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授学生古诗时,教师要合理地引导。

其次,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主动性。古典诗歌里面具有音乐美,它讲究的是韵律,乐感极强,具有美的旋律以及和谐的节奏。正是由于古诗的语言简洁精辟,具有音乐美,因此,有感情地去阅读也成为了理解古诗的首要任务。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听读、或齐读、或朗读,要求学生在读古诗的时候能够熟读并且做到停顿恰当。比如,王勃所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的停顿和富有感情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诗的意境美。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引导学生把握语句的停顿方式和声调的节奏,把诗句中的音乐美真正地体现出来,通过有节奏的读准诗句,加上正确的语气和语势,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古诗里面所表达出来的含义。

第三,再现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画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给观赏者直观的印象,可以让人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古诗里面的内容转化成一幅幅图画来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对于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去指导学生按照杜甫的诗句拿起笔创作一些图画。在学生所创作的画面中“公然抱茅入竹去”这幅画所描绘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文人墨客所创作的古诗是留给我们的瑰宝,通过古诗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展开美育教学,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语文老师的文化素养,改变传统的古诗教育模式,挖掘更多古诗美育教学资源,开拓古诗课堂美育途径。

(作者单位:四川省筠连县海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