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3期(总第324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读书要练童子功
——读《读书知味》
■丁兆永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3期(总第3240期) 导报四版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这样的诗句: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林语堂有知味读书法: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就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如何读出味来呢?肖复兴在《读书知味》给出了答案——读书须有疑,须用意,读懂读透才算是真正读了书,这样读书才有意义。

本书是肖复兴为孩子和家长们撰写的一本关于阅读的新书,他结合自己60多年的读书阅历与教育经验,希望通过这本书引领读者走近中外名家名作,培养阅读兴趣,重建阅读习惯。他说:“如果从小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方法,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品味,就是要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揣摩文字其中的味道。品书如品茶,茶过三巡,才能够品味出茶的味道。”肖复兴先生在首章“做读书的有心人”,开篇即点出了品书的奥妙。孩子的最初阅读,要读出味来,才能更有兴趣,所以,不要泛泛而读,要读一本书有读一本书的兴趣,读一本书有读一本书的收获。“读书知味”,品出味道来,这是最重要的。而这,都需要老师家长的指导与帮助。

如何让孩子读书有兴趣呢?肖复兴认为:一定要深入浅出,让孩子有兴趣。流行的作品可以看,但不赞成最初的阅读重心偏向流行作品,流行的作品如果不让他们看,孩子会有抵触情绪。经典的作品也不赞成越老越好,一定要让孩子看莎士比亚、看四大名著,倒也不必。肖复兴说,对于经典作品,一定要挑选那种适合孩子的,尤其是那种短小精悍的作品,由浅入深。有些书小孩可能一时并没有看懂,让他读一些他暂时没有读懂的书,就好像让他够一够树上的果子,没够着的这些果子,对他来讲,可能要比够着的对他的意义更大。

如何做到“读书知味”呢?肖复兴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阅读方法:读书需要联想,就是让我们看到文字背后或之外的东西;读书需要想象,仅靠联想还不够,要让自己的想象把白纸黑字激活;读书需要思想,既指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也指所选择的书也应具备思想性;读书需要带着问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读出文章蕴含的深层主题,不要忙着看结局,要不断给自己提问题,设置问号,下面作者会怎么写……这些读书方法并非大而化之地泛泛而谈,而是结合鲁迅的《风筝》和《五猖会》、契诃夫的《万卡》、季羡林的《夹竹桃》等文本,庖丁解牛般进行生动而细致的剖析,便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书有何味?宋代杨万里曾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读瞿蜕园和周紫宜所著《文言浅说》,有“文言韵味”;读潘富俊所著《草木缘情》,有“自然之味”;读郑嘉励所著《考古的另一面》,有“想象的趣味”。读书知味,受益终生。书,不仅有味,而且回味无穷。读书要趁早。读书的童子功,从小练就,一辈子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