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4期(总第324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堂革命”的核心是教师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4期(总第3241期) 导报三版

■李丽娟

近年来,中国教育历经了数次改革变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观念逐渐深入教师心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灌输式教学回潮,甚至大行其道的现象。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核心,学校理念、学校策略固然助推教师课堂改革,但反过来说,如果教师拥有强烈的改革愿望,也可以缔造一间幸福教室。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守护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教师能否实现转型升级是课堂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课堂革命指明了方向,它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遵循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方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是渐进式,而非激进式,是对已有课改经验的完善和优化。

重塑校长理想

校长是引领一所学校发展的总舵手,校长首先要有教育理想,要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对学校有一个基本的文化认同,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自由成长的场所”。校长的职责在于唤醒教师的教育理想,让教师产生自身认同、自身完整的决心,认识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并且创造机会帮助教师解决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获得成就感。

校长要牵头营造适宜改革的政策氛围,开辟适宜改革的领地,探索符合本校实情的课改之路及考核评价标准,允许教师在与学校改革大方向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植入适宜本班学生发展的基因,允许课堂改革渐进式推进,科学合理地将教师参与改革与未来职业发展挂钩,激励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成就学生。

重构教师心灵

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需要重构心灵,重塑自我,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不断增强教与学的能力,产生教学的勇气,有信心与能力从容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用学科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在专业教学中实现价值,成就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强烈的自我生长意识,不断健全理智情感,专注于在目前教学环境中创造条件推动学生进步和发展。享受做老师所经历的一切,解放内心,让其处于绽放、和谐、自由状态,面对教学中的困惑,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

第二,树立课程意识,提前整体规划,厘清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的界限,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不教授过时的旧信息及教材中现成的学生能够看懂的新信息,应传授学生无法看懂的,源于教材知识又超出教材知识的补充、延伸知识,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三,进行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在内的专业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利用教学智慧化解尴尬,真诚地与学生一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师生间相互唤醒、相互鼓励,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第四,改变课堂评价模式。对学生课堂把控进行针对性的实操训练,提高讨论发言质量,允许学生试错,扩大容错率,由教分数转向教人。将课堂中学生学了什么,思维是否被激活,学生是否真思考、真主动学习等作为评价课堂好坏的标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平等中的首席”,主要职责在于解答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无法解决的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疑难问题以及负责学生在课堂讨论探究中脱离教学目标时的引导、校正与回归。

锤炼学生品格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读懂学生,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在需求,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他们的心灵,调动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放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耐心地倾听,有根据地质疑,有理由地批判,有条理地表达,最终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我生命进行建设与完善,将自己塑造成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专业涵养,既有生活旨趣又有民族担当的人,实现从知识容器到创造喷泉的转变。

“课堂革命”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革命的最直接参与者、推动者,是课堂革命成败的核心。一间教室的幸福指数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教育需要解放心灵最直接的言说就是教育者要有“心灵自由”的向往与担当,要有非常的胆略与气魄,更要有坚毅的行动与实践。教师要时刻唤醒、鼓励、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培育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本领、会创造的高素质公民”。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