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6期(总第324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堂小结非“小节” 巧妙利用有“大用”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6期(总第3243期) 导报三版

■罗继全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程结束阶段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总结,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概括。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课堂变得更为完整,更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知识的精髓。

一、善抓重点,给课堂一个完美的“句号”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知识。比如,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在小结中整理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即:“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学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我把知识点用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限;开口、大小由a断, 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 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通过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能够总结整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还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二、巧用疑点,给课堂一个美妙的“问号”

“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学小结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疑置问,留下悬念,能够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比如,学完《圆的对称性》后,我指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让学生思考:能不能说成圆心角与它所对的弧相等?为什么?又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启发学生在课后思考:为什么“边边角”对应相等,却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结尾的创设将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助于促使学生课后认真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增添亮点,给课堂一个美丽的“叹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课堂小结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我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提到树木倒映在水中的风景画,有的学生提到我国传统的对联、剪纸,学生在关注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了几何图形的美。又如,学完初步“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自我评估考试浮动情况;完成“垂线距离最短”的学习后,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检测自己跳远的情况等。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一个有趣的开头,还需要一个漂亮的结尾。教师结合班情、学情,在课堂教学结尾画上“句号”“问号”或“叹号”,是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金桥”,能收到“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