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9期(总第324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如何成长为卓越教师?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9期(总第3246期) 导报三版

■贺志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规划“到2035年”,将“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

卓越教师的特质是学生喜爱,同行佩服,社会敬重,有人追随。要想成为卓越教师,必须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超越自我。

一、对教师职业充满激情

怀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专业情怀,具有自主成长的文化自觉和内动力,激情与理性相融合,既有责任与担当,又有创新与坚持,准确把握教育的脉搏,对学生有一颗火热的心,始终保持对教育真理的追寻与教育实践的执著探索,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不断地超越自我。

二、修炼师德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品隆学优”是古人择师的标准。高尚师德表现为:思想深邃又心境豁达,性情舒放又温文儒雅,心气严正又悲天悯人,坚守底线又如沐春风。教师要通过自己在言谈举止、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表现出的道德情操,用独特的人格气质和崇高的精神力量不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三、着眼学生的发展

“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爱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采取多种形式去了解学生,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天赋禀性、个性特点、发展潜能有什么不同,都能一视同仁地倾注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梦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教育的本真不是管理,而是唤醒、引导、激励、帮助和促进。教育不是一种能够以精确方式复制或再现的技术,而是一种艺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并始终关注研究学生的观念,因材施教,顺应天性,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都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成长轨迹,教师要做的是为这些“种子”提供合适的阳光、水分、肥料。

四、勤学不辍

读书是教师获得源头活水的主要和可靠途径,教师要通过终身学习,不断丰厚自己的专业素养。

选哪些书来读呢?选公认的经典书籍、选教材以外的书,从名家著作引述中、从书评中发现好书。要多读经典,经典内涵丰富,具有实质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可读性。要让思考贯穿阅读全过程。读书如果不咀嚼消化就会沦为书橱,无法吸取营养。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书中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有些什么新材料,这些新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靠,等等。要领略书中思想的深刻,思维的独特,语言的“骨力”和“神韵”。要善于积累和求异,在鲜活的教育教学生活、严密的逻辑推导和科学理论的支撑下,整合提炼生成出新意。

教师还要读好无字之书。一方面,多听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多看示范课,多参加赛课,积极加入专业学会,构建起自己的学术交流圈。另一方面,“行万里路”,拥抱自然,体验社会,不耻下问,拜良师,交益友,在论争中求真求善求美,扩大视野。

五、研写不息

研究是卓越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般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的阶梯。会不会科研,搞不搞科研,是普通教师与名优教师的分水岭。

教育行动研究是基础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要去掉对教育科研的神秘化和畏惧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效果。

要重视反思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反思,持久反思,深刻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重视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要通过撰写反思札记、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或研究案例等,随时记录和表达反思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