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0期(总第324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扎根大巴山 走进新时代
——巴中市恩阳中学教育改革观察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0期(总第3247期) 导报四版

恩阳中学操场上,一场足球赛正在举行。(何文鑫摄)

恩阳中学文艺晚会上,学生表演节目。(图片由学校提供)

 

2013年,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张海林走到台上,手握杠铃,挺住,举过头顶。

成功了!105公斤!冠军!他一举实现四川省举重大级别项目零的突破。张海林这一举也像是他所在的中学——走过一百多年历史的巴中市恩阳中学,肩负着大巴山人民和万千学子的希望,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

对于张海林而言,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大力实施的教学改革,让每一位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即使在高三也不放松体育锻炼。

对恩阳中学而言,这是数代人努力而开出的理想之花。创于恩阳,扎根恩阳,花开恩阳。为每一位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理想生长的土壤,这是恩阳中学一直信守的诺言。

历史的脚步迈入新时代,恩阳中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弥足珍贵,每一步都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未来。

 

新学校从历史积淀中破土而出

1825年,为满足当地百姓子弟读书的需求,迎恩书斋在恩阳成立。这一年也成为恩阳中学起步的元年。

1945年,120年后,其时的巴中县恩阳地方士绅、知识分子创立私立恩阳初级中学,教员配备规格高,学生报名十分踊跃。

如果说私立学校时代大门只是张开了一条缝,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恩阳中学变为公立学校,更多的大巴山子弟得以进入课堂,而且大部分是贫苦农民的孩子。

萧佐远回忆说,1953年,他小升初考恩阳中学(当时叫巴中二中),本以为无望了。结果,这年,学校扩招,更多的农家子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门。命运就此改变。

一所学校是如此紧密地与当地融合,是如此地承载着当地人的梦想。恩阳中学无愧于它的历史使命。一代一代的学生从这里启航,跳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大洋彼岸,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翻阅他们的回忆,生活条件即使艰苦,但是充满朝气,始终以恩阳中学人为傲。伴随他们成长的,是极其负责的老师,是不断变化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后,老旧的大木门为现代化的校门所取代,平房换高楼,校园面积拓展,硬件软件不断升级。

2013年,历史又到了关键点。这一年,恩阳从巴州区分离出来,成立恩阳区,新区建设日新月异。恩阳中学也翻过一篇,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豪迈走进新时代。

新校址新学校破土而出,现代化图书馆、综合楼、标准化食堂拔地而起。恩阳区大手笔投入5个亿,恩阳中学的办学条件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一流水准。校长杜召义带着记者参观新学校,介绍着学校的变化。

“装修就快结束,设施设备准备入场,同学们很快就能用上宽敞而先进的图书馆了。”杜召义兴奋地说。

老师也明显感受到新的变化。以前,专门的音乐教室少,器材不够,音乐教师杨茜想给学生开更多的课,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如今,音乐功能室有2个,练功房5个,钢琴已经添购6台。“不怕没教室,不怕没器材,就怕老师水平不够,就怕学生不好好学了。”说话间,杨茜快步走向教室。

置身占地288亩的偌大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恩阳中学新气象。标准足球场上,一群学生正挥洒汗水,势要战胜对方,把一个足球把控于脚下,冲向对方球门。

足球场旁边,一个标准游泳池也已经完工。今年暑假,恩阳中学邀请国家级游泳健将到校交流,向师生展示高水平技能。一时风光无两。

师资队伍之强也远超过去。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恩阳区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不断满足恩阳中学的用人需求。通过招考和调动,恩阳中学引进一大批年轻而优秀的教师,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杜召义介绍,近3年学校招了56名研究生,选调78名教师。

现有教师326人中,高级教师就达到95人之多,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人才济济。

一个学校,有高楼,有名师,有凝聚力强的团队,这是它最好的时代。

随之发生改变的,是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形成的科学而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校要求全体班子成员树立“四种意识”,争做“五好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和民主生活会,要求每位成员在会上晒思想、晒作风、晒业绩,找差距、找问题、添措施。

责任分工明确,严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特别是在抓教学日常管理上,校长也必须上课,坚持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做示范。

从2013年开始,学校进行管理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力下移,办公阵地前移,在民主决策基础上,实行“校园协作体管理”模式,建设学校处室管理协作体、年级管理协作体、学生自主管理协作体,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管理。管理由过去的被动,到如今主动融入,使学校活力迸发。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绿化示范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奋发有为的恩阳中学人,收获越来越多属于他们的荣誉,激励着数千师生不断前行。

2017年11月9日,四川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展评在恩阳中学举行,参会人数达1600人,与会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管理赞不绝口。

 

牢牢守住每一堂课的质量

“同志们,这一次我们数学学科的质量不理想啊,得找准原因加把劲才行了。”一次检测过后,高二年级数学组组长曹云峰给组员们打气。

经过一番分析,教研组发现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于是教师在整个10月都给学生补基础,牢牢打好地基。

高二数学组之所以这样做,缘于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督导和教学质量考核。

历史上,恩阳中学的教学质量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上世纪60年代“恩中红旗飘全川”,80年代教育质量“誉满巴蜀”。高质量教学培育出大批英才,澳门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哈工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韩杰才,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长江学者陈斌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都曾从恩阳中学启航。

现任教于美国西伊利诺大学的唐勇,追忆自己在恩阳中学的3年时光,“老师们普遍很敬业,对我们‘精雕细刻’费心费力。”

正是在老师的激励下,在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中,身为农家子弟的唐勇最终考取四川外国语大学,圆梦大学。当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在田里劳作的他扔下镰刀,越过山坡,飞奔向送通知书的二姐夫。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守住质量这条生命线,如何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圆好大学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是寻路,从过去的历史功绩中突破,寻一条适合新时代需要的办学路。恩阳中学根据学校三个时期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探索了一条“文化立教兴业、文化育人兴人”的素质教育发展新路,形成了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课程化”育人特色、以校园文化为引领的“奋励式”德育特色、以校园文化为内涵的“内生型”教学特色。

在这条新路上,新的课程体系逐步搭建起来。依托学校传统文化,恩阳中学开发了《校友回忆录》《恩中校史》《恩阳地方诗文选萃》等文化资源,作为校本教材,融入课程教学,激励学生热爱本地文化,热爱家乡。

教学方式方法也在革新。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点燃学习激情、唤醒学习智慧、释放个性潜能,恩阳中学建构了“内生型”教学“三种方式”:问题驱动式教学,注意创设情景,设置有效问题;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先学后教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了框架,就要想办法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搭台子。“区委、区政府、教科体局经常来校调研,问困难,谋发展。学校自己再不努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再不提高教学质量,都不好意思了。”杜召义说。

送出去,引进来。恩阳中学研训经费每年有预算,每年均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以上用于教育科研、教师学习和培训提高。杜召义介绍,学校每年都要分3次派团出去学习,每次不少于20人。

在学校已教书19年的曹云峰说,刚到校时,相对而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尤其是近年来他走出去后,感受更明显。比如,今年他带队去省上赛课,“外面的老师知识灵活度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给他不小的冲击。

2013年开始,恩阳中学持续邀请成都七中、九中,省教科院等名师、专家来校开讲座、上示范课、面对面交流。同时,引入成都七中网课,共享七中的名师资源和教学资源,恩阳中学老师和七中老师一起备课,水平快速提高。

每年新进教师,有“青蓝工程”下的师傅带。日常教研、校内赛课不断,岗位业务大比武,相互观摩,互相点评。

与之相关的是,教学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的改革。学校先后制定了《恩阳中学教师考核办法》《恩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具体要求》等管理办法,抓制度,讲公平,考评一体化。

逗硬落实教学“八环节”,健全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体育组组长赵凌云介绍,每周三,体育老师都要雷打不动搞教研,也要上微课、上优质课,教学质量也要参评等级。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督导,对教学多次被评为 C等的教师,劝勉谈话,督促整改和学习。不合格者,听课反思,学习后再上汇报课,合格后再上岗。赵凌云说:“压力大啊,不过这才有动力去提高教学。”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全市赛课,三分之一的奖都被我校教师包揽了。”杜召义露出满意的笑容说,学校老师经常被其他学校请去介绍经验和指导教学。

 

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激情和梦想

“杜校长,我发现我们高二××班的××老师没有做到校歌中‘有教无类’的教风要求,请您调查。”去年10月,杜召义收到这位高二学生的短消息后,迅即组织人员进行走访与调查。

教育既体现在教育政策和管理方法中,更体现在无数的细节中。注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为其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体现的是恩阳中学管理团队和教师负责任的态度和一片爱心。

恩阳中学在校园氛围的营造上狠下功夫,学校将进德修业、敦行致远”的校训,“海纳百川、见贤思齐”的校风,“有教无类、春风化雨”的教风,“一张一弛、锲而不舍”的学风融入校歌,学生入校时,班班教唱,从校歌中明白学校的日常管理,内化于心,有问题,可以直接找校长,所以,经常接到学生短信,杜召义也就不足为奇了,要做的就是立马帮学生解决。

以环境育人,学生被带领去参观校史馆,深刻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尽快融入校园。而每周一歌活动,有必唱歌曲,有选唱歌曲,有校歌、有军歌,唱出精气神,歌声回荡在校园。这就是青春应有的样子。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他们的梦想,恩阳中学特别建立梦想档案。

副校长田新成介绍,学生入校时,老师会一一面对面交流,助其规划人生。学生写下三年规划,写下自己未来的梦想,装入单独的档案中。毕业典礼时,学生自我回顾是否达到当初的梦想,再写下未来20年后的目标。档案不拆,待20年后,学生回到母校来自己看。

“就是想激发学生为自己负责,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田新成说。

不过,如何呵护学生的这份梦想,却并不容易。恩阳中学利用校友资源,开设“校友大讲堂”,用他们的故事开拓学弟学妹的视野,效果很好。开设“小先生讲堂”,以学生影响学生。

家长也被纳入梦想呵护行动中。在家校共育上,恩阳中学成立家委会,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同时,邀请家长到校巡考、考勤,开放家长接待日,设计家庭教育主题,弘扬传统美德,用好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落地。以体育课为例,恩阳中学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要有一项体育爱好。

学校现有20名体育教师,足球、篮球、武术等专业师资完备。除了日常行课,恩阳中学开设有体育兴趣小组,每天下午,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参加足球、排球、篮球等各类额外训练,有教师指导。

高二学生张基峻喜欢田径,长短跑都喜欢,每天下午,他先训练再吃饭,状态好时可以11秒跑完100米。“初中时,上课就老走神,现在天天训练,反而来了劲,上课精力更集中。”他说,冬天里也不怕冷了。

学校也为特长生搭建平台,助力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赵凌云介绍,摔跤、举重和柔道是学校体育的强项,学生经常参加省运会,频频获奖,张海林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举行的校园文化节有力推动综合素质课的开展。简单的一项足球运动,就发展出画足球、唱足球、说足球、写足球、踢足球等多种文体形式。每班有班旗,人人参与竞赛,定期举行班级赛、年级赛、校级赛。

“体育成为一种文化,激励着学生前行。”杜召义介绍,近几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显示,95%以上的学生体质达标。

校外探究和拓展活动也同时进行。恩阳中学充分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比如,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恩阳古镇,抄写红军石刻标语;利用乡土人文资源,体验川北豆腐、腊肉、十大碗等的制作流程,撰写实践报告。这既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又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各类社团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近3年来,10个社团、10000余人次参与了“文学讲座”“文艺晚会”“十八岁成人礼”“志愿服务”等活动,200余人次获得“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巴中市校园之星主持人大赛”“文轩杯中小学生才艺大赛”等赛事一二等奖。

 

新的学校,120间教室,规划100个班级,现有4265名学子。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大巴山孩子,他们的梦想将从恩阳中学启航,他们一生的幸福将在这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