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3期(总第325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积淀中开发新的德育“增长点”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3期(总第3250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记者 何元凯

为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载体,打破“千校一面”的传统育人模式,进一步增强区域内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从2014年起,乐山市五通桥区提出了“一校一品”特色育人理念。

全区学校通过深挖地方人文资源和学校文化积淀,打造办学特色。实验小学的“若水文化”、二码头小学的“码头娃娃文化”、辉山小学的“农耕文化”、西坝小学的“乡土文化润育智慧少年”等已初显特色。该区“一校一品”发展格局逐步成型,校风好、教风正、作风实、学风浓成为全区学校新常态。

“像水手一样团结协作”

“学校的办学理念既是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战略决策,更是培育真善美、健康和谐发展的祖国接班人的育人方向。因此,学校所提炼的理念,必须要与学校校情、学情紧密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五通桥区二码头小学校长王涛说。

二码头小学地处五通桥区牛华镇,牛华因盐而兴镇,学校因盐运而得名码头。王涛告诉记者,“码头”代表着开放、繁荣、向往、追求、吸纳、包容,学校因此以“码头文化”为办学理念,建立了以“培养阳光、智慧、幸福的码头娃娃”为育人目标的德育特色项目。

在二码头小学,学生对“码头文化”还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就像水手一样团结协作。”六年级学生吴佳蕊说,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同学们沟通交流、团结协作。

几年间,五通桥区教育局指导各校提炼自己的办学理念,或在已有办学理念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学校德育现状,从学校传统积淀中寻求适合本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增长点”,从而确定德育特色项目。

“学校不在于规模大小,不在于地处农村还是城市,每所学校皆有可能成为好学校。”五通桥区教育局局长阳茂表示,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深挖当地的人文资源,因地制宜从某种特色切入,把特色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创新育人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都能实现发展学生、提升教师、成就学校的目标。

“这批学生影响了整个西坝”

五通桥区教育局精心指导学校对特色项目不断实践和深化,建立一套稳定的管理、操作和发展机制,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整个过程,校校参与,精心打造,不断探索和实践,各校基本上都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一校一品”特色育人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我们这批学生影响了整个西坝,这不是考试分数可以衡量的。”西坝小学校长张志高自信地说,该校以“双三进”为代表的特色活动改善了校风校貌,使家校配合更加密切。同时,影响了本镇居民的观念和风气,学校获得了老百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双三进”是指社区进学校和学校进社区。前者包括,社区辅导员进校开展教育活动;社区代表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家长开放日增强沟通联系。后者包括,师生进社区宣讲十九大精神,共同提高;学生进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学生进社区实践基地开展活动。

该区实验小学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到底;杨家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让每面墙都说话,让空气也散发出育人味道;辉山小学的“农耕文化体验”,将教育从课内延伸到校外;金山中学“龙灯社团”,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渠道,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桥沟学校的“灯谜社团”,唤起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形成自己德育工作特色的学校还有很多。

这几年,在“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五通桥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所、省级优秀少先队集体1个、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3所、市级“法律进学校”示范点1个、区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4个。

在多元中树立导向

五通桥区实验小学校园内,一个醒目的校徽展示了该校的校园文化。校长曹华忠介绍,校徽原型是一滴水,在此基础上变形,既像小水珠,又像条腾飞的龙,也是实验小学的大写字母 S的变形,还像是五通桥的“五”的草书。

“水之神形深刻地阐释了当今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我校的精神文化,内蕴就是‘若水’精神。”曹华忠介绍,学校自2006年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受《道德经》的启发,结合家乡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若水教育”实现“上善校园”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以“若水”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五通桥区辉山小学,校长何强介绍,学校结合地方特色,以“农耕文化”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建立杏花茶厂社会实践基地、杏林李社会实践基地及“开心农场”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耕作艰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导向的是美育、德育、综合实践能力等学生全面发展要素。而我们从区级层面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多方搭建育人平台,就是在多元中立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阳茂介绍,除了各校树立自身特色品牌,近年来,该区搭建平台,拓宽渠道,通过倡导经典诵读,举办读书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法制教育载体,多渠道促进师生明理守法;坚持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以美育导向德育;每年开展阳光大课间评比,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阳茂介绍,下一步,该区将利用“根石家文化”“丁佑君烈士纪念馆”等资源,精心打造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学校打造德育特色品牌的指导力度,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让“一校一品”不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