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5期(总第325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剑阁县: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5期(总第3252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文/图

当前,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各地教育系统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这句话道出了教育扶贫的特殊意义。教育系统如何科学扶贫?对此,剑阁县教育系统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作出了回答。

治标治本

学校与贫困村建起“生态链”

作为基层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自身资源,科学助力精准扶贫?剑阁县不少学校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学校近两千名师生吃到放心蔬菜,农户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种养殖基地成为学校师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在剑阁县公兴镇,公兴小学与贫困村建立起一条“生态链”。

在公兴镇新生村的田间地头,公兴小学校长何孔善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农户种植的蔬菜,一边介绍。他说,2017年,学校与新生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蔬菜种植联盟,签订了无毒蔬菜合同,由学校规划种植,免费提供农资;每周五,学校列出下周食谱,种植联盟统一采摘,蔬菜经质检站检测合格进入学校。

“我们种的菜肯定比外面的好,咱家里都有孩子在学校读书呀。”农户罗星荣照料着3亩菜地,单是加入蔬菜种植联盟,一年就为他增收1万余元。“咱老百姓没什么花言巧语,就一句话,感谢学校。”罗星荣说。

“再多看望慰问、给钱给物,也比不上为贫困户谋生计。”袁全勇是公兴小学扶贫专干,他说,以前扶贫就是老师们课余时间看望慰问、送东西,但那不是长久之计,不解决根本问题,精准扶贫,需要治标治本。“两个联盟投入小、效益高,脱贫标准是人均收入3600元,我们仅这一项就超过了,农户还不那么辛苦。”袁全勇说。

袁全勇所说的两个联盟,除了种植联盟,还有一个养殖联盟。在公兴小学,师生每周吃一顿兔肉,兔肉就来自公兴镇凤星村肉兔养殖户张元会的养殖场。

张元会2016年回家办起肉兔养殖场,将其作为一家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去年的肉兔养殖产量过剩,市场供需失调。低迷的销量和价格给了张元会很大打击,她甚至动了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候,学校帮了我们的大忙。”张元会告诉记者,去年9月,公兴小学与她签订合作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每周接收200斤兔肉。张元会顺利渡过了难关。今年,肉兔市场回暖,张元会的养殖场也扩大了。怀着感恩之心,张元会每周都挑选最好的肉兔宰杀、洗干净配送到校。

自立自强

残疾孩子学到生活本领

近年来,为残疾儿童少年量身定做的“私塾”式送教上门工程,在剑阁县教育系统大力开展。而对于参与付出的学校和老师来说,送教上门不仅是为了解决残疾儿童少年读书问题,更是为残疾儿童培养生活能力,为他们的家庭带去生活的希望。

“他现在已经会自己做饭了,也能正常地和同龄人玩耍了,不再需要我们时刻守在身边。”剑阁县白龙镇村民李女士的孩子天明(化名)患有智力障碍,向记者说起送教老师带给孩子的变化,李女士很是感动。

15岁的天明天生患有智力障碍,更不幸的是,2010年的一场车祸让他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时刻离不开人,本就贫困的家庭,劳动力更加受限,而经过这两年老师们的帮助,孩子已经基本能够生活自理。

走进天明的房间,记者看到,虽然陈设简单,但却十分整洁。“这都是他自己收拾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老师们除了尽量教给天明知识,还耐心地教他生活技能,同时,也时常与他们夫妇交流日常家庭教育方法。

“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只想着照顾好孩子,也要试着不断让他突破自己。”李女士说,不久前的一天,她和丈夫有事出门,留天明一人在家。原本午后就能回家,但遵循老师的指导,他们故意告诉天明要很晚才回。“当我们提前回来,发现他已经自己做饭吃了,在院子里洗着自己的衣服。”李女士红了眼眶。

白龙镇小学教师刘艳群每个周末都有一天行走在送教的路上。“跟正常的小学生上课都需要耐心,更不用说这些特殊的孩子。”刘艳群坦言,送教之路是艰辛的,常常付出了心力,却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送教老师们付出的不光是周末的其中一天,他们还要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有疑惑还要向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老师请教。此外,还要做好家长工作。一开始,有的家长自己都默默放弃了,老师们需要用真诚的沟通赢得这部分家长的支持。

送教上门的老师们也收获着惊喜,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们也越来越努力。“既然带了他们,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为他们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刘艳群说。

培训技能

强力推进智力脱贫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对于剑阁教育人来说,扶智、治愚正是教育系统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主要“戏份”。该县健全技能培训服务综合体、建立乡土人才实践基地、搭建多位一体就业平台,三拳合力,推动“输血式”扶贫实现了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近年来,剑阁县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2018年,剑阁职中承担了地方企业在职职工培训24人;承办了电工、焊工、汽车维修3个扶贫专班,培训学员78人;莲都区和剑阁2018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互联网+创业培训举行,1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培训。

该县开展了农民夜校“四讲一做”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阵地和人才优势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奔小康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各职业学校、乡镇中心校积极提供教学设备,选派专业教师授课。教育系统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做好教学组织保障,引导农民懂技术、学技术、勤致富,确保夜校教学活动做深、做细,取得实效。

为了培育、培训乡村实用人才,剑阁县教育局组织剑阁职中、武连职中、新科职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90人开展为期1年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免费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其技术技能,期满合格后,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校)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