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6期(总第325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培育自由自主的终身阅读者——2018年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观察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6期(总第3253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 胡敏

近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及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都江堰分校承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走进成都暨书香校园建设研讨会”召开。论坛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为样本,通过专题报告、专家讲座、亲子读书会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书香校园如何由活动走入课堂,由学校走入家庭,真正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文化“基因”。

【学校实践】

建设“3 A”书香校园:阅读塑造一所学校的气质

阅读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在慢慢改变一所学校的气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近几年以“全学科大阅读”理念建设书香校园,形成了独特的阅读文化。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和任何学科都能畅快阅读;教师读得精,读得深,不少教师出版了文化专著;家长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在亲子阅读中成为专业领路人。

“童年的阅读影响孩子的一生。”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副校长陈铁军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学习力决定竞争力。她介绍,学校打造“3 A”书香校园,学生在 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间)、 Anysubjects(任何学科)都可以感受阅读的乐趣。泡泡书吧、班级外墙、图书角、电子阅览器,学校的每一处都可以是阅读的圣地;晨诵、午读、在家的亲子阅读,阅读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等,阅读没有学科界限,每科老师都是阅读的推广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引领孩子走入更加有趣的学科世界。

根据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阅读由“阅读”“选书”和“回应”三个环节组成,首先要有充足的、近在手边的书。其次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去共读和自主阅读,最后则是有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泡桐树小学的“3A”校园很好地实践了这个理论,并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开掘。学校提出建立“三基”阅读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程、基于个性发展的阅读活动、基于信息数据的阅读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程以“1+ X”为模式,“1”是基于教材的学习,“ X”指向核心素养的延伸阅读,“1+ X”对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将原来一周7课时的内容整合到5课时,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程以及一节母语阅读课程。

在学期初,每个年级根据教材进行单元主题的相应拓展。学校不仅将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纳入日常教学,而且将阅读纳入集团教学节的学术研究中。学校还改革图书配置方式,为每个年级配置8—16套可供整班阅读的书籍,每套60本,孩子们在阅读课上一学期至少共读4本书以上。

在国学课程体系上,泡小进行了深入研究,老师们结合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国学、国文、国史课程,形成了庞大的国学资源库。老师们的研究成果还走出了校外,《幼学琼林》课例被收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网,由校长陈杰和鄢小红老师主编的《汉字文化》入选四川省优秀少儿读物。

最具特色的是将阅读渗透到全学科。数学拓展阅读让孩子们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英语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分级绘本打破学习的枯燥;美术读绘本、画绘本,从绘本中洞察色彩、线条的美;科学和音乐等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持续的阅读推广。

“寻找一本最爱的书”、快乐书市、作家进校园、行走阅读等等,学校通过丰富的基于个性发展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学校还引入阅读跟踪评价系统,利用大数据,为学生生成个性化阅读分析报告,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情况,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鼓励。

对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是最重要的阅读引领者,这也是泡小建设书香校园关注的重点。

泡小老师们热爱阅读,他们独特的阅读文化中,有兴趣爱好的广度,也有专业阅读的深度。每个月学校推荐一本书供全校教师共读,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供老师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老师们还组建跨学科、跨年级的项目式学习团队,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共读。

学校也给家长提供展示的平台。家长阅读沙龙、家长阅读讲坛、微信家长荐书专栏,家长从阅读氛围打造、亲子阅读经验、英语绘本阅读、亲子阅读故事、家庭读书会等方面,以亲身经历出发讲解的经验,让更多家长深受启发,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家庭阅读文化打造中来,成为优秀的阅读指导者。

 

【教师探索】

全学科阅读:把世界变成孩子的书本

怎样让全学科的教师都成为学生阅读的陪伴者、引领者,泡小以阅读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不同学科的老师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英语:分级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泡小英语老师开展英文分级阅读,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心智、兴趣爱好等要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英语读物,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英语阅读与母语阅读一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英语绘本分级阅读课程是国家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与有效拓展。”泡小英语老师廖燕青认为,建设适合学校特色的分级阅读课程需要从阅读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语言学习特点和课程梯度匹配4个方面着手。

泡小英语学科专设每周一节绘本阅读课,将悠游系列、多维绘本、典范英语、有趣的字母等绘本按照难易程度,分别提供给二到六年级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教师指导为主的阅读教学逐步转变为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真实阅读。同时,老师还带领学生从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文本两个角度进行英语阅读专题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学:将数学绘本融入教学

泡小数学老师们通过数学绘本融入教学的研究,让孩子们亲近数学、发现数学、走进数学的世界。数学老师邓丽萍介绍,数学绘本阅读研究已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单本绘本为载体提供更丰富的情境和角度,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围绕主题形成同一题材的群组绘本阅读;第三阶段,以学生原创绘本为课本,开展多元教学。

第一阶段,老师们按照数学知识模块,将绘本分类整理,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根据需要适当融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第二阶段,老师们开展数学绘本群文阅读,找到同一板块绘本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还引入拼图、印章拓印等数学游戏,让数学更加有趣。第三阶段,孩子们自己动手创作数学绘本,一个个精彩的数字故事,在孩子们笔下变得生动起来。

学科融合:在绘本中发现美、创造美

“绘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包容性,其自身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无限的可能,更给教育教学开辟出新的探索空间。”泡小美术老师蒋维介绍,绘本与美术的碰撞,带来艺术创造的多种可能。

《小黑鱼》《小蓝和小黄》《我爸爸》《眼镜树》等绘本中,师生一起“读故事——提取美术元素——进行艺术鉴赏——体验想象创作”,将绘本变成激发人文体验和艺术灵感的源泉。《小黑鱼》绘本,师生关注的不仅有人文性的语言表达、合作中人的价值,还有艺术的形象塑造,方位、色彩、线条等运用。在绘本阅读中,孩子们不仅绘画技艺有了提高,还创作了创意眼镜等艺术作品。孩子们还把生活中的场景抽象出来,自创《旅行日记》《茶壶里的梦想》《二十四节气》等充满想象力的绘本作品。

学生自创绘本作品《二十四节气》

课外延伸:阅读藏在绘本背后的生活

“拓展阅读作为精读和略读的补充,可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扩大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泡小科学老师雷蕾介绍,在充分阅读各种自然科学探索、宇宙探秘的书籍之后,老师们尝试让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一页“笔记大自然”,运用科学观察的知识,孩子们有的观察蜗牛、有的观察蚂蚁、有的观察植物,完成了一页页漂亮的自然笔记。师生还一起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探索活动,观察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科学生动有趣。

 

【家长经验】

阅读——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校园和家庭是孩子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空间,培养一个终身热爱阅读的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一同努力。泡小这几年涌现出了许多在陪伴孩子阅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上非常有办法的家长。活动中,几位家长分享了经验。

家长阅读论坛

唐果爸爸:孩子的好奇心是阅读的种子

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会问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问题。二年级的唐果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宇宙的,爸爸简单解释之后,推荐了探索频道的宇宙纪录片,还有一些关于天文和宇宙的书籍。慢慢地,唐果在了解宇宙的过程中,逐步聚焦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上的生命,再过渡到人类、人类的历史,然后是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阅读的书籍也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书籍。

受历史书中各种人物的影响,唐果对艺术、科学、文学产生了广泛兴趣。如今,唐果已经饱读万卷书,唐果爸爸认为,最关键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把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重要的事去回应,然后带领孩子在书中去寻找答案。

曹馨月妈妈:学会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

四年级学生曹馨月的妈妈非常注重阅读之后的探讨,她希望用对话的方式教会孩子阅读“有字之书”。读了《美人鱼》,妈妈会和曹馨月探讨,如果有3种结局,你会选择哪一种?读了《再见了,艾玛奶奶》,曹馨月流泪不止,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提出也想要一个动物伙伴。这些想法和要求,妈妈都非常重视,阅读不仅停留在读的当下,还塑造着我们的思想、灵魂和生活。

曹馨月妈妈还带孩子去书中描写过的地方,阅读世界这本“无字之书”。母女俩去巴黎圣母院、剑桥大学,看看雨果、徐志摩作品中那些美丽的地方,学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就去苏州园林感受生活中园林的特别之处。正是在苏州园林,曹馨月妈妈将这首诗,还有孩子旅游途中的见闻整理成了一本书——《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秦萌萌爸爸:从家长“变身”专业阅读推广人

六年级学生秦萌萌的爸爸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重视亲子阅读。随着对阅读研究的深入,秦萌萌爸爸更加懂得阅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他甚至推掉所有工作,成为一名阅读推广人,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育研究中。

萌爸认为,孩子阅读习惯形成的时期,正是培养孩子阅读策略的重要时期。中小学常用的阅读策略,家长也可以学习,并在亲子阅读中适当使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家长还可以借助一些家庭阅读测评法,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测评,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专家观点】

“亲近母语”创始人 徐冬梅

阅读是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

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阅读是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母语教育培育一个人的语言智慧,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趣;母语教育对人进行语言文学的熏陶,涵养人的心性和人格,想象力和创造力;母语教育是语言文化的传承,培养一个人对本族文化、本国文化的认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母语教育教会孩子语言文字的应用,培养母语听说读写能力。

母语教育对孩子进行文学的教育,培育他们的心性,养成良好的人格,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感性思维。通过文学的分析和鉴赏评价,还可以发展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人不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最根本的东西。

在此基础之上,母语教育还能培育孩子对本族文化、本国文化的认同。母语教育必须在童年期给孩子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帮助孩子建立本国、本民族独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

母语教育有四个层次:提高阅读素养,提升表达能力,促进精神成长和培养文化认同。这是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不做好阅读的学校不可能做好教育。

对家庭来说,家长要明白阅读能带来良好的心性、坚韧的意志,关怀他人、和伙伴和谐相处等品质,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孩子是否能做一个更完善的人,是否有勇气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决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是否有足够的精神力量。

儿童阅读的关键期在3到12岁,孩子3岁左右必须开始阅读。一个3岁的孩子基本掌握了生活口语,如果此时不让孩子开始阅读书面文学语言,他就不能从生活中汲取到充分的营养。并且,如果孩子在3—6岁阶段没有受到一点阅读熏陶,他就一定会看手机、玩游戏、看电视,长期接受电子产品声光电高频率的刺激,孩子就不容易静下来。当他坐在课堂里,也很难专注地学习和听课。只有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将来才是一个终身阅读者和终身学习者。

怎样做好孩子阅读路上的陪伴者呢?阅读——实践——反思——分享、交流,然后再阅读,循环往复。一个好的阅读老师不是天天在指导孩子的人,而是躲在文本后,让儿童和文本直接接触的老师。他把文本推到孩子面前,让孩子自己阅读,交流分享,他在聆听,也在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也是一个阅读者。我们遇到的文本是完全不同的,有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也有西顿的动物小说,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被打动的点也不一样,老师不能以自己过分的主动和积极性横在孩子和文本之间。在实践中,孩子和老师主动阅读,然后共同反思,再同更大范围的阅读者交流、碰撞,这样不断循环,就是培养出好的阅读者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