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7期(总第325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7期(总第3254期) 导报一版

12月18日,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全景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提出了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博大的战略视野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表达,是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动员令”,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宣言书”,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不仅深刻改变了千万家庭和亿万孩子的前途命运,而且为我国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教育紧跟全国教育事业阔步前进的步伐,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规模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2 .44万所、在学人数1870万、教职工107万。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园)率分别达82 .14%、99 .83%、99 .5%、90 .92%、40 .93%,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主要发展指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16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创造性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等重大教育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出台重大改革政策文件20多个,探索形成“9+3”免费教育、“两自一包”等改革经验做法。高校能力建设迈上新的台阶,2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2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1%,其中4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高校科研及成果转化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102 .74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 .27%,财政教育支出已成为我省财政最大的单项支出。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四川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各领域的大师巨匠、领军人物、拔尖人才,更加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更加需要千千万万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要处理好“改”与“不改”的辩证关系,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首先,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能改,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境况,深化改革,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其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不能改,必须始终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和公益属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坚持共享公平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保障群众教育权益。再次,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能改,必须坚持按规律办教育。学生成长、教书育人自有规律,要认识规律、敬畏规律、遵循规律。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要“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五育并举”,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身心塑造“四位一体”育人方式;要“有教无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差异发展、共同进步;要“传道解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育人实效和实绩;要“淡泊名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能用市场化手段搞教育。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让改革改在民生关键处,改在人民心坎上。第一,要改理念,增进思想共识。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让学生的书包里不仅拿得出书本知识,还拿得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孩子的特点都得到发挥,不能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特别是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第二,要改评价,倒逼内涵提升。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倒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体制机制上。第三,要改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大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随迁子女上学难等问题,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从教,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第四,要改管理,强化依法治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积极推进清单制管理,合并同类项,减少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减少名目繁多而无实质意义的“进校园”活动;注重监管方式创新,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第五,要改保障,落实优先发展。在经济社会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待遇、补齐办学条件短板等重点领域,予以优先投入,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第六,要改服务,提升贡献水平。在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上下功夫,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稳妥有序建设一批高校产业学院、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园区;在服务“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上下功夫,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实施“留学四川”计划,打造留学四川品牌,创造条件面向南亚、东南亚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在服务“5+1”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大力推动“产、教、城”一体规划建设,构建“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发展新格局。第七,要改生态,凝聚各方合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找准定位、各尽其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生态链。

教育兴则四川兴,教育强则四川强。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相结合,同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相结合,立足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