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8期(总第325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不质疑?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8期(总第3255期) 导报三版

■黎国胜

前几天,我到高三去听课,有两堂课印象特别深刻。一堂课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动能定理”,老师先展示了课堂教学目标,又出示了基础知识框图,再归类举例示范解题过程。其中一道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都是正常的,但题目所给的数据却是错误的,按照物体的运动过程及物理规律来推算,这些数据是无法自恰的。到下课时,老师和学生居然都没有发现错误。课后,我给这位老师指出,数据错了,错在什么地方,老师说他备课时也只是按照解题步骤按部就班地解题,根本就没有想过数据会出问题。还有一堂课,老师带领学生复习电场中的图象问题。老师出示了几幅图象,解读了图象的意义、总结了识图基本方法和程序。接着就举例应用,其中有两个图象的解读都出现了科学性错误,全班学生居然无一人发现错误,老师还要求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学生居然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找到了正确答案,然后课堂教学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听了这两堂课,我深感震惊和意外,也备感忧虑。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质疑,不能质疑,甚至不会质疑呢?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过于重视分数,过于重视标准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中,盲目相信书上的结论,甚至是记结论,用结论,不关注结论的推导过程,也不重视重要的科学规律、结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往往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下成立,真理往前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在平时的作业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往往急于找到正确答案,只要答案对了就弃之不管,至于题目中的情景是否真实,能否实现,怎么实现,从不去思考。

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授受方式。老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的首要任务。教学方式单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做中学、做后学、边做边学等学习方式还没有形成气候。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没有经历动手实践、体验这些环节,所学的知识大多是书本知识,是学科知识,是专家头脑中的知识,并没有经过学生的实践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往往靠识记、重复练习,脱离了生活经验。知识来源于书本,缺乏深度思考和亲身体验,他们不敢质疑,只能选择相信。而我们的课堂文化也深深地制约了学生的思考、批判和质疑。课堂上教材是权威,老师是权威,各种规章制度更是权威。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教育的共同追求。具有良好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要有怀疑的勇气,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此,学校教育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呢?

教师要转变观念,知识很重要,但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现存知识,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新知识。要创造新知识,就要提倡独立思考,大胆地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家指出,教师的人格特点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专制型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往往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民主、开放型教师的课堂往往学生思维活跃,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敢于挑战教材和教师。这样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

此外,减少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约束,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域内思考问题。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错误,从其错误中发掘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人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只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的时代使命。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