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9期(总第3256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堂搬进大自然 儿童在生活中成长——成都十一幼“十馆一地”课程研讨会侧记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9期(总第3256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记者 葛仁鑫 何元凯

形容幼儿的词组有很多,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的老师却偏爱用“自然之子”的说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原本是,而且永远都是大自然之子。最初的一些思维课不应当在教室里,而要到大自然中去上。”这种观念,如今已是成都十一幼老师、家长乃至儿童的共识。

12月24日,由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主办,四川教育报刊社《教育导报》承办的“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十馆一地’课程研讨会”举行。在探索自然教育的路上,成都十一幼的老师和家长代表与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李泽武在此相遇。

“十馆一地”助力幼儿走进生活

为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里培养孩子,成都十一幼立足于儿童生活体验,在3个园区内都设置了以“十馆一地”为主体的拓展课程。十馆包括3个特色馆桐梓林园区的游戏馆,棕北园区的艺术馆,棕南园区的绘本馆)、3个探索馆(桐梓林园区的人体馆,棕北园区的动物馆,棕南园区的宇宙馆)、4个专业馆省科技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一地”包括大班的一亩三分地和中小班的自然天地。

今年12月,成都十一幼桐梓林园区大班的幼儿和家长们到青白江的种植基地承包了“一亩三分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孩子们分组种下自己的蔬菜。挖坑、栽种、浇水,每个孩子都精心守护着自己那株嫩绿的幼苗,体验自然的农作生活。

此外,成都十一幼的孩子们通过扩展课程,更多地走进各类场馆,走进大自然。桐梓林园区的孩子们走进阿狸田野乐园,感受自然的乐趣;棕北园区的幼儿走进都江堰银杏村,共赴一场秋天的约会;棕南园区的小朋友则走进松鼠部落,体验多样的运动。

“十馆一地”拓展课程的设置,让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延伸了学习空间,成都十一幼教师鲁正群介绍道:“拓展性课程让幼儿的学习在园区之间、园区与社会之间、园区与自然之间流动,更能让孩子们体验到生活之乐,感受到自然之美。”

自然教育让孩子向上而生

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果结。为了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感受四季的变化,成都十一幼在各大园区种植了桃树、梨树、橘子、桂花、紫藤、玫瑰等树木花草,一花一草一木的自然变化也成为了幼儿观察与学习的一部分。

“孩子们除了在班级里观察小型植物,进行分析与实验,还走出班级去户外感受种植园植物生命的成长。”成都十一幼棕南园区教师张永红谈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种植知识类活动,他们探索播种的方法、观察菜上的洞洞、寻找田里的昆虫等;通过种植实验类活动,孩子们发现阳光、水分、营养对植物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种植发现类活动,他们在种植园里发现蚂蚁在搬东西、发现有猫屎、发现蔬菜变少了等。”

针对空间狭窄的问题,幼儿园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在角落里设置了沙水区、种植园、木工房、陶艺坊等,为幼儿感受自然提供材料。孩子们在沙水渠塑城堡、挖沟渠、做蛋糕,沙与水的无形,让幼儿的创意和想象成为现实;在木工房,孩子们像小工人一样戴上护具,有模有样地测量木板的长度,用小锤子敲击下钉子,体验工匠生活;在陶艺坊,孩子们在与泥土的互动中,触摸揉捏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东西,感知泥土塑形的生活常识。

此外,幼儿园还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在石头上绘画,用蔬菜来拓印,用树叶来印染,用树枝来涂色,把课堂搬进了自然。

与华德福自然教育相遇

华德福教育发源于1919年的德国,创始于鲁道夫史坦纳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出的人智学哲学体系,其下有教育、生物活力农耕、艺术、建筑、医学、康复村等分支。其中,教育领域的实践被称为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理念认为教室无处不在、可以无限延伸。学校就是要为孩子找到适合个人和团体玩耍、生活的空间。孩子在自然中,每天散步;每周大户外;每学期春游/秋游。环保健康的玩具教具,呈未完成的开放状态,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成都华德福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华德福教育学校,李泽武是其创始人之一,在研讨会上,他谈道:“人是自然之子,应该‘接地气’,现在城市化带来生活方式快速变化,没办法,我们只有创造更多的机会回到大地。”

华德福学校提倡让孩子去从事一些有意义的劳动。可以是就地取材,经过加工、组合、搭配,成为玩具、一幅画或者一处装置。比如,厨余、排泄物可以作为堆肥来给花草、庄稼施肥,最后美化环境、收获庄稼;果皮类厨余可以制作成环保酵素,用来消毒;还可以把厨余做成鸟食,邀请冬季的鸟儿来做客……

“成都十一幼和华德福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王霞在研讨会上说:“是人,我们尊重的是人,他们虽然才3到6岁,虽然并不一定完美,但却是一个完整的人。”

无穷的自然资源是幼儿丰富的课程宝库,也是幼儿了解世界的基础,源于对人的尊重,他们将教育回归自然,让孩子在自然里感知,在自然里体验,在自然里探索,让孩子在自然的教育里向上生长。

成都十一幼“十馆一地”课程研讨会现场

(何文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