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1期(总第297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踩藕
■章中林
《教育导报》2016年第81期(总第2978期) 导报四版

“七月菱角八月藕。”立秋之后,荷叶老了,莲藕熟了,又到了莲藕上市的时候。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凝望着皎洁的月光,我又想起了小时候下湖心采莲藕的往事来。

故乡在升金湖畔,到处是水的世界,莲藕自然随处可见。秋天,每当夕阳西下,我就和小伙伴相邀着到大湖心放牛。看着清亮的湖水,田田的荷叶,躲闪的莲蓬,我们就会钻进荷花荡里去摸河蚌、抓小鱼,采菱角、打莲蓬。

野藕的莲蓬有些稀疏,但是味道却不错:脆甜,还略带一点苦——那是我们心急没有除去莲心的缘故。莲子的收获是不多的,一般塞到嘴里就吃了,我们经常做的事是到湖心采莲藕。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我们把自己脱得赤条条的,摸下水,互相逗笑着,游到湖心。湖心虽然湖的中心,但是因为秋来水少加上泥沙的淤积,也就齐腰深了。选好一处荷叶繁密之处,我们就开始了行动。

看准一棵硕大的荷叶,脚顺着莲茎的方向向下,遇到硌脚的地方,那就是藕节,脚面改为横切,除去藕面的浮泥。等到藕身周围的淤泥掏空了,双脚轻轻一挑,整支的藕就浮出了水面。踩的过程中,切泥最关键。下脚不能重,也不能轻。重了,藕踩断了,淤泥灌进了藕孔里;轻了,又踩不出藕来。

我踩藕性子急,常常把藕踩断了,惹得大家嬉笑。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小江,他确实是一个踩藕的能手。哦,不,应该是能脚。他的那两片脚丫子又宽大又灵活,在泥里水鸭一样,扑腾腾的,就像在跳踢踏舞一样。我们踩三五支的工夫,他就能踩八九支。眼热的我们不服气了,就跑过去抢他的莲藕。他呢,自然不愿意被“欺负”,就和我们抢夺了起来。一时间,打闹声,追逐声,欢笑声,像满湖的荷叶一样铺开去,回荡在荷花荡里。

湖心的莲藕像婴孩的大腿一样饱满结实,看着让人欢喜。我们生吃最喜欢的是藕头,因为它脆嫩香甜,刚上市的鲜梨一样。而藕梢颜色发暗,柴一样,就是烧着吃也没有什么味道,我们一般都会将它直接掰掉。收拾好的莲藕用草绳一捆,往牛背上一扔,就可以吹着口哨回家了。

野藕没有家藕那么脆甜,但是粉糯,适合于煲汤。母亲经常买些脑骨和野藕一起熬汤。一个煤炉子,小火慢炖着,一个屋子里弥散着温暖饱满的香味。汤煲好之后,浅粉色发着光泽的是肉,淡白色有些粉意的是藕,再加上清亮的汤,看着就很是勾人食欲。每次,母亲做这道菜的时候,我们都会风卷残云一样把它抢得干干净净的,连沙钵底下的一点汤都要把它沥干净。母亲经常说这是“秋补”,但是她自己却吃得很少,几乎全倒进了我们的胃里。

“君家荷藕好,缄恨寄遥程。”杜牧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也在怀念江南。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当年踩藕时的欢乐,又闻到母亲熬的藕汤那浓浓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