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2期校园周刊(总第325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当好新时代学校的“掌舵人”
《教育导报》2019年第2期校园周刊(总第3259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新时代,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寻找着力点,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变革路径?本期,我们邀请了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探讨学校教育如何在改革和创新中拥抱未来。

改变,从课程和课堂开始

■易国栋 成都七中校长

成都七中源于成都市著名的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学校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百年底蕴,积淀了七中精神、七中文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辍耕耘,学校从当初简陋的小学堂变成了今天高质量、有特色、饮誉四海的著名学府。

成都七中已有全国名校的美誉度,但成都七中的发展依旧面临挑战,七中还必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满足于当下,可能要输掉未来;美誉度代表着过去,如果不思进取,老树不发新枝,完全可能被人弯道超车,同样会被时代淘汰。

直面挑战 传承创新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学校的时代。学校正被重新定义,信息化、智能化将帮助教育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泛在教育将推倒传统学校的围墙,网络就是学校,移动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即为教师。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优秀学生标准的时代。高分不代表优秀,我们的教育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教育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成才的时代。成才指拥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人。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优质教育的时代。优质教育指全面体现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教育,优质教育不等于名校,优质教育不等于精英教育。

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反思,我们认识到,成都七中虽然有“启迪有方”的教学美誉,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最大的差距还是在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方面。

新时期,我们要求七中教师问问自己这样7个问题:成都七中的学校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在成都七中,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对于成都七中,课堂教学的特色应该是什么?在成都七中,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在成都七中,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优秀班主任?在成都七中,什么样的班级才是优秀班级?在成都七中,优秀学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聚焦课堂 升华课程

新时期,成都七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建构“双核”并重的课程,即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并重,共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奠基。课堂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三个强”:强责任、强主体、强思辨。

重视实践“强责任”。学校高度重视建设培育师生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强调对师生的价值引领和责任感、使命感、公益心的培育。

学校建立了立志成才职业体验活动体系,涉及金融、法律、 IT、医学、传媒、教育、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等15-17个类别。组织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青年领导力。从 PM2 .5宣传与政策修改项目,七中学子在公共政策修改、文化遗产保护中,承担使命,成就领袖气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益心。

课程开发“强主体”。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三体”教育思想,“三体”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开发新课程时,学校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实现团队式的合作、混龄式的组合、多文化的交融、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提效“强思辨”。解读学校校训“审是迁善”中“审是”的含义:“审”有审视、审阅、审问、审慎和确定等含义,“审是”要求师生审查真理,追求真理,明辨是非。新时期,成都七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

技术融合促转型。成都七中自2014年起开展常态化翻转课堂和未来课堂教学实践,学校正在建设云端学校——泛在七中。

响应教育信息化 V2 .0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教学转型,以“卫星+互联网”为技术载体,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七中,实现从集中学习到个性学习,教材学习到书本学习,从书本学习到网络学习的转变。

学校通过数据回收,实现精准教学,通过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增加思维培养,增加体验互动,增加项目制学习方式等,从而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实现“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通过“个别化”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成都七中是一座高山,但不能做盆地里的高山,对标全国著名的中学和世界一流名校,还有很大差距。

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让我们从课程和课堂开始。

“4个秘笈”培养未来教师

■李蓓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

我所在的成都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首先,她是一所老校,去年刚好一百周岁,校徽里的一个“雅”字,就是学校的文化标志;同时,她又不是老校,是一所在建的未来学校,我们在传承和创新中前行。尽管这个团队不年轻了,平均年龄42岁,但我们是一群有教育梦想的团队,心态很年轻。

我经常给老师们讲:未来已来,我们要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积极接纳现在的新样态;要实现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转变教室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淡化我们的年龄界线,保持终身学习。

有老教师问我:“李校,都这个年龄了,我怎么还可能学习啊?”团队如何保持年轻态,我们试着在结构化的摸索中提炼出了4个命题,去解决“怎样培养未来教师”的问题。

秘笈1:教师第一

建造一个家园,这是每位校长都要做的事情。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叫做“雅园”的家园。我们可以用5个字对它进行概括:实,实在,实验;勤,勤恳,业精于勤;活,生长和求活;雅,是正,言正、身正、品正;新,面向未来的创新和突破。这5个字是学校所有老师一起提炼的学校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遗传基因和精神寄托,能给老师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浸润生长的智慧营养,也让教育人对自己的团队产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为退休老师拍 MV,给每个老师做一枚章,让老师们在雅园的图谱上盖上自己的名字;给每位老师画漫画,让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仪式感……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当教师在一所百年小学中充分享受到幸福感、成就感,老师才会有阳光,而这束阳光才可以普照我们的孩子们。

秘笈2:建设一所学校

第2个秘笈是为老师们建设一所学校,我们把它称为“教师发展学校”。

以师为本自主发展,把发展交到老师手里,把目光投向每一位老师,从关注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始变革,走向全人发展,建立翻转管理体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学校充分尊重老师的需求,让老师自己说了算;为老师梳理自主发展的活动体系,制定保障和激励活动开展的制度。此外,学校还设置了站点机构,通过实行“会长负责制”,让所有一线老师担当教师发展学校的责任人。

这是一所赋予教师自主发展能量、完善和变革自己的学校,真正做到用活动和保障制度来激励。作为行政管理者,更是要通过放大教师的能动性,来让教师接力。

秘笈3:课程

有了这所学校,就可以为老师研发一套课程,这套课程被称之为“学科课程”,这也是第3个秘笈:让未来的教师长于课程,让未来的教师全科全育。

什么是未来的教师?在网络上没有准确的定义,于是,我向老师们众筹了一个概念:未来教师就是关注个体的、不可替代的老师,他爱岗敬业,可以重构角色,能够突破自我。

学科课程一定是未来教师发展的核心武器。

通过课程,希望让所有老师从专业学习的“一心一意”转变为跨界学习的“三心二意”,它包括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选修必修、专业跨界以及众筹的课程,让互动体验式的项目学习成为一种主流。

老师通过众筹和招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学校用这样的方式把发展的权力放到老师手中,而招标的形式又让他们感到很新奇。学校每个年级都有标书,根据标书来完成每个学期的培养计划。

有了计划,接下来就要做课程的学习和研发。这学期,学校梳理了老师的课程体系,着重关注了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专业,专业至上。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新的教学研究,包括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科拓展的研究以及跨学科无边界课程的研究等,教学研究中的课程引导力是教师的一个核心能力。

第二,把老师全部放到学生的角度,让他们来参与抢课走班。我们经常会听到抢课走班这个词,但是怎么抢?怎么走?过程当中是怎么样?首先,就要让老师们体验“抢”的心动,他真的以兴趣为基础去体验学生整个动态的过程。其次,要体验“走”的状态,让老师们都沉浸在跨界的学习中,在这个学习过程里给他们布置任务,要探究课堂变革的本质在哪里。

第三,请学生成为老师的“教学家长”。有的孩子教设计,有的孩子教游戏编程。“教学家长”是真正让学生落到每个老师的课堂当中。

有一个高频词叫 PBL项目式学习,我决定要把它从纸上落在老师的研究当中,所以,学校进行了3轮项目式学习。第一轮是和生活关联,7个项目研究组做了7个项目,老师通过抢课进入到每个项目组学习。慢慢地,我们感受到了项目该怎么做之后,就进入了2 .0研发阶段。通过关联学科,我们推出了5大学习工作坊。当老师做了两年的研究后,又进入到3 .0研发阶段,和学生一起研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学习成果也自然进入到了学生的课程研发中。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个创课程”,就是让每个老师成为课程的引领者和研发者。所以,我们通过发展中心的社团开发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

秘笈4:评价

很多老师都讲到,用共创理念来架构课程,真正让课程成为基石,让每位老师成为课程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人。有了课程体系后,就需要我们的第四个秘笈:评价。

评价是目前很重要的大数据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学校打通了评价的模块,通过 App的个人分享、微客平台和 App成果考核,从手机上就可进入10项指标分类标准中去。

当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提交之后,后台会自然生成个人的发展个性的处方。之后教师就能看到系统自动生成的评价表,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自己这一年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此外,学校还能通过每年数据的积累、提取,在对比当中进行发展。每个老师可以看到自己整体发展的历程,学校管理者可以看到每一个项目在每一年的发展态势,是非常精准的评价。

专家观点

■查有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校长最需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

一位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远见卓识,决定了全校教师的终身发展,也直接影响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当一位校长,责任重大。

校长要明确,世界上将学校分为5大类:薄弱学校、合格学校、良好学校、优秀学校、卓越学校。校长们要估计一下,自己的学校处于哪一类?薄弱学校都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上一个台阶,早日达到合格学校的水平,进而力争达到良好学校。虽然,要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卓越学校不可能。但是,缩小差距,让每一所学校都得到比较平衡、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是完全可能的。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学校,都应当把在校学生与毕业学生的年度数据保存下来,提供校友搜索,学校要定期进行统计研究,这对学校发展很重要。

校长是一校之长,校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校长承担着管理学校的任务,管理有4种基本模式:一是服务模式。管理即服务,服务即为民;二是培养模式。管理即教育,教育即培养;三是决策模式。管理即决策,决策即选择;四是协调模式。管理即组织,组织即协调。校长管理学校,要善于灵活使用这4种管理学校的基本模式。

校长在教育领域里,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的空间还很大。校长对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要提倡多样化。校长要敢于拒绝“一刀切”,拒绝形式主义,拒绝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学校里有多种“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非学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育需要技术,但不仅仅是技术。IT、 AI必然要进入学校,人机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教育效率。但 IT、 AI不可能废除学校,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学校教育学是科学、是哲学、是技术、是艺术、是学术、是传播,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我们的教育应当是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