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3期家教周刊(总第32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场关于感冒的修行
■王苹
《教育导报》2019年第3期家教周刊(总第3260期) 导报三版

女儿阿尔姗娜一岁两个月时,得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病”——感冒。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完全是无足轻重的小病,却给整个家庭,带来一场并不算小的震荡。

全家人的阵营,迅速分为两派,一派是我和婆婆,坚持不要去医院,因为明明就是感冒,去了医院也是开一堆药物回来自己吃。而且,医院里挤满了各式各样患病的孩子,带着女儿去了,染上别的病可怎么办?而另外一派,则以老公和他的弟弟弟媳一家为主,坚持要去看医生,不去医院,万一耽搁了,咳嗽转成肺炎,怎么办?

最终,婆婆在女儿一夜夜不肯安睡的折磨中,缴械投降,同意去医院。而被所有人孤立的我,已经疲惫得无力反驳,只能点头。

医院当然选最好的,又从网上查了好评如潮的儿科大夫,老公凌晨五点多就爬起来去排队挂号。而我,也在呼啸的寒风中,在小区门口打车,并恳求师傅和门卫,将车开到单元门口,接女儿和婆婆上车。

等到了医院,对白色大褂满怀恐惧的女儿,用哄劝不住的号啕大哭成为医院的焦点。我和老公在外人的注视下,一边尴尬地轮流哄劝女儿,一边各自心里都窝着一团火,却不知该朝谁发。

大夫是个中年女人,大约累了,有些不耐烦,冲我们说,哪个是妈妈?抱着好好哄哄,否则待会怎么给她看病呢?我将大夫的听诊器稍稍拿过来,指给女儿,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大夫却马上将其移回了原位。婆婆又敲一敲旁边一个柜子,让女儿看,大夫马上跟过来一句:“那是精密仪器,不要敲啊。”我的脸忽然就红了,好像那个惹怒了大夫、破坏了公共秩序的人,是我,而不是任性大哭的女儿。

女儿在听诊时,在大夫手上抓了一道印痕,一定让大夫心情烦闷,因为她开了一堆药物,又说了一些没什么大碍,坚持吃药之类的话后,就结束了我们的问诊。老公排队去买事后一粒也没有吃的药物,我则在寒风中再次打车。因为让司机多等一会抱着女儿的婆婆,被抱怨一堆后,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上网查找到有效的办法,最快地结束女儿的感冒。

只是我并没有找到什么良方,一切方法都在强调其实我和老公一直都明白的道理:感冒是一个过程,一般都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而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慢的方法。如果想快速治病,打吊瓶输液,大约属于第一位,可这却是被我完全否定的方法。那么,我又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如此焦躁地希望女儿立刻就痊愈呢?

所有的时光,都是慢慢熬过去的,日常最普通的感冒,对于成人如此,对于人生刚刚开始的女儿,何尝不同样如此?这不过是小小的一场感冒,她在此后的人生中,肯定会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疾病,或者来自精神上的痛苦,假如我和老公都这样躁动不安,那么,我们又怎样让她明白,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不会一下子消失,必须安静等待由轻变重,再由重变轻的过程?

就像一瓶已经搅得浑浊的水,不能通过再次搅动,让它恢复清澈,你必须坐下来,静静看着那些微尘在水中向下、向下,最终沉淀在杯底,让阳光穿透洁净的水,折射到你的心里。

想通了这一点,我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能够耐心地哄劝一个发烧时不肯安睡的孩子,细心地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让她尽可能舒适一些,想尽各种办法,骗她多喝一些水,多吃一口饭。我自己也压下心头的焦灼,好好吃饭,与家人轮流睡觉,保持最好的体力,与女儿一起对抗人生中第一场“大病”。

我想,用从容的心态,积极地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或许已经是对抗疾病与所有人生烦恼的最好的修行。而等到某一天,女儿的感冒最终痊愈时,她重新焕发生机的笑脸,当是这一程为人父母的修行,绽放出的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