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期校园周刊(总第326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两会上的校长“声音”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期校园周刊(总第3267期) 导报三版

陈东永

省政协委员 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

新高考是重塑教育生态的新契机

这次上会,陈东永带来了一个关于高考改革的提案。他提出了5点建议,首先,他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指导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尤其是高中校长,加强对新高考的学习研究,从而构建起适合本地、本校的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

教育为什么需要改革?高考为何要改革?在陈东永看来,是因为在已有的学校教育中,对培养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改革可以让我们反思,倒逼进步。对于高考而言,为何要启动新高考?那是因为现有教育体系赋予了高考很多功利化的意义。如今借助高校改革,可以去重新构建一个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文化生态。对每一所学校来说,更是重新塑造学校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新契机。

陈东永针对高考改革做出具体建议,如“关于计入高考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应该和高考科目同步进行,并按照同等级别和同等标准组织阅卷。”“学业水平测试,所有科目只能考试一次,不能出现学生可以考两次而选择其中一次成绩的情况。”

他特别建议:“考生必须从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陈东永说,要通过生涯规划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选科可以基于兴趣,但也要有理性务实的长远眼光,体现志向。物理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不能因为难就不选,同理,历史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是不可或缺。

此外,陈东永还建议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支持教育改革发展。他说,新高考无论变化有多大,学校肯定会有一些硬件上的变化,比如学校现在办学条件是否满足选课走班的需求,你的功能结构是不是合理?这个需要在准备阶段去充实。总体来说,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来说,挑战不小,但也是发展改革的新契机。

陈刚

省政协委员 富顺县第二中学校长

全省幼儿教育教师编制亟待核定

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全省先后实施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期、二期,第三期正在有序推进,学前教育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但幼儿教育教师编制不足,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陈刚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目前学前教育编制无明确界定,导致师资缺乏、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较低,幼儿教师待遇整体不高,附设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富顺县为例,该县现有公办、民办幼儿园260所,幼儿27330人,教职工1231人,教师岗位1158人。其中:民办幼儿园61所,幼儿8083人,教职工671人,教师岗位627人(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301人,占教师总数的48%);公办幼儿园199所,幼儿19247人,教职工560人,教师岗位531人(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344人,占教师总数的65%)。目前,全县仅有2 .5所公办独立幼儿园核定了幼儿教师编制92名,其余公办附设园和独立园至今还没有得到省、市、县核编,92名以外的公办在编幼儿教师是通过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招考、小学教师转岗等方式配备的。全省其他区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陈刚建议,省政府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通过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他还建议,通过生均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三郎斯基

省政协委员 马尔康市第四小学校长

民族地区渴求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民族地区在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体现。

但我们也看到,飞速发展的科技与专业技术人才的矛盾也日显突出,特别在民族地区,医院、学校、企业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可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学校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沦为了单纯播放 PPT的工具。”三郎斯基谈到,她在调研中发现,在班班通工程下,学校配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由于使用人员技术不到位,根本没有实现“交互”的功能。

在三郎斯基看来,高端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要取得质的突破,就必须持续关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于民族地区软实力的提升工程。

由此,她建议:开辟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以定向培养的方式,让民族地区的高技能人才有一个量的提升。在省级层面培养高技能人才时对民族地区有所倾向,扩大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面。给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给予更多的奖励性政策。建立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库,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的培训,使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有效益。加强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常态评价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运行的资金保障。建立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区域联动。通过民族地区区域内交流、座谈、研讨等拓宽视野,发挥高端人才“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刘鸿杰

省人大代表 蓬溪县城南学校副校长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师期待更多关注

作为遂宁代表团唯一一名教育领域的代表刘鸿杰说,这次开会既要为基层教育发声,也要关注民生领域的保障措施,希望省政府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关注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予政策性保障。

刘鸿杰调研发现,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而留守的孩子较多,这些孩子大多又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这些老人又大多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当这两个群体在一起,很多新的问题应运而生。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空巢老人”大多由于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等限制,无法给孙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他们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都值得商榷。调研中,刘鸿杰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或多或少表现出孤僻、不自信等,而“空巢老人”也因子女未在身边心里多有抱怨。这一两年,由于经济趋势的变化,很多外出务工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给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家庭增加了一些困难。

因此,刘鸿杰建议,政府部门成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基金,并出台系列政策,通过各级部门和区域内部门的联动,对这两类群体的关爱政策更加落实、落地。

 

黄艺竹

省政协委员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

学校需引入应用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现实情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显滞后,很多学校面临着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困境,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为此,黄艺竹认为其原因主要为教育理念转变缓慢、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教育技术不足等。

她在提案中建议,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基础上,将应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引入学校现有教育体系,构建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及其保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发展模式。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实现研究成果的更大范围推广,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探索出一种应用性更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她看来,学校要进一步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关注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教师心理学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引进心理教师专业督导,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化过程进行专业指导。

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学生学习效能感,通过研究人员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团体应用技能,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心理教师加以关注和评估,并及时疏导。进一步关注家庭心理教育,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采取家长学校、家长育儿沙龙等多种方式实现“家校共育”。

 

何亚杰

省政协委员 遂宁中学副校长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家校社形成合力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犯罪增多,低龄化、低学历化趋势上升,省政协委员、遂宁中学副校长何亚杰在此次提案中,特别关注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

她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不良家庭环境或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影响,有的未成年人父母常年在外形成隔代教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不少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的教师对学困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辍学学生、流失生的管控不力。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此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公、检、法、司一条龙的教育、挽救、帮教失学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体系不健全,很难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特别是流向社会的部分未成年人处于“学校不管了、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状态,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她还发现,目前,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场所严重不足。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好冲动,受不良音像制品、书刊及不健康网络文化的影响,很容易被诱惑实施犯罪。

她认为,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家长要关心爱护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不能因时空的转换而缺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她呼吁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网络环境。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排除安全隐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诱因。要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加大投入,建立未成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如少年宫、社区图书室、街边自主借书站、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等周末假期全面免费开放,以丰富未成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倪秀 鲁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