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期校园周刊(总第326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省政协教育界别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信心满满迎未来 干劲十足谋发展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期校园周刊(总第3267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记者 倪秀 鲁磊 文/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的落实之年。

1月14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省长尹力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尹力从九个方面对四川省2019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二是深入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三是着力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四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五是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六是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七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八是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九是不断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

《报告》中第九方面提出,要发展社会事业,首先就提到了教育:“提升财政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巩固提升民族地区‘一村一幼’、‘9+3’免费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稳妥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支持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这让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们信心倍增。

“我们要对四川教育发展充满信心,脚踏实地高质量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尹力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精炼,成绩“来之不易”的四字概括内涵丰富。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和振奋。2019年工作安排站位高、切入准、落脚实。高考改革问题深受关注,它是一根“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地区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也很复杂。受制于我省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改革也难以统一标准和进度。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教育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领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彭清华书记和尹力省长关心重视下,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进步显著,势头很好,多个指标也由落后到名列全国前茅。

对此,省政协委员、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安平也深有感触,他说听完报告,觉得成绩来之不易,但倍感振奋。本届省委、省政府对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深得民心。同时,他建议,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年薪制和绿卡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副主席柳慧谈到,政府工作报告用数据说话,令人信服,也深感不易。站高望远,科学创新地制定了今年工作的“作战图”。同时,刀刃向内,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2019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个方面的成绩总结全面客观,九个方面的工作谋划科学合理。”省政协委员、马尔康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叶志福说,听了尹力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对今年的工作信心倍增,也有了新的想法。他建议,全面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重建教育生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委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卢世伦谈到,近几年,我省教育整体发展很快,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规模不匹配,不利于为我省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和科研支撑。他建议,继续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给予高校更为宽松的环境,促进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