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期教师周刊(总第326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契机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期教师周刊(总第3268期) 导报二版

四川各中学在生涯规划教育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一些学校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年会上,几所学校负责人分享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和思考。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把生涯规划开成一门课程

攀枝花市三中校长李刚认为,生涯规划不能上成一门课,而要开成一门课程。课的学习对象是学生,而课程的学习对象可以是老师、学生和家长。老师和家长也是培训的重点。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中,不仅有心理老师,还要大量培训科任老师和班主任获得生涯规划教育技能。家长也要通过培训了解生涯规划是什么,家校如何配合等内容。

一门课程应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入具体的社会实践。课程要结合地区实际,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机会。学校曾实践每周三学生不上课,全部到攀枝花市区大街小巷做研究性学习,这种机制应在中学职业体验中借鉴。每学期可拿出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参加职业体验,学生才能较深刻地了解一个行业,并对自身性格和能力的分析,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成都市通锦中学

建立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成都市通锦中学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主任郝东升说,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学生的生涯意识。

学生通过课程完成一个自我画像:“我是谁,我的兴趣在哪,我的性格属于16种性格中的哪一种,适合做什么。在八大多元智能中,我的能力分布怎样,还有什么潜能,兴趣和价值取向是什么,学科价值取向是什么,职业取向是什么?”抓住学生生涯意识建立的过程,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计就有了方向。

通锦中学校长谭六三说,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契机,需要从改变学校育人方式角度整体定位生涯规划教育,思考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

成都市列五中学

从素质教育的全局整体谋划

成都市列五中学校长吴光平认为,校长要有全局观念,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思考6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列五中学将“全面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引导学生从会学习的考生,成长为有用之人、幸福之人,最终成为拥有多元特长,能通过职业素养对社会产生贡献的人。围绕目标,学校从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整体转变育人方式,建设了学生思维发展研究中心、艺术中心、科技中心等一系列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和思维发展的组织机构。

泸县一中

充分挖掘地方产业资源

泸县一中校长黄在祥认为,生涯规划教育要有六个依托,依托政策和先行者的经验,依托课程建设,依托实践基地,依托地方产业,依托社会资源,和依托社团活动。其中,依托地方产业,黄在祥认为要充分挖掘地方产业资源,比如泸州有酒厂,航空港,农村养殖等资源,可以结合这些产业建立实践基地,将研学旅行向职业体验转化。

德阳外国语学校

走向“广义”的生涯规划教育

德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源认为,不仅要做“狭义”的生涯规划教育,还要做“广义”的生涯教育。“狭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导学生将来选专业、选大学、选职业,而“广义”的生涯教育则应该与德育、智育深度融合,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德阳外国语学校是教育部的人才拔尖创新培养基地学校,结合该基地建设,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