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期教师周刊(总第326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棠湖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下的师与生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期教师周刊(总第3268期) 导报三版

从国家政策到学校顶层设计、师资打造、课程体系的实施,对于具体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寒假前,记者走进我“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教育的先行学校双流棠湖中学,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视角,看这一宏观政策对于师生个体的改变。

教师:每天50%时间花在学生工作上

2016年,棠湖中学语文教师钟漪刚入职,赶上了学校实验“选课走班”。许多人担心学生全员全科选课走班之后,管理更松散,学生可能钻空子不学习。几年下来,钟漪的感受正好相反:“我每天50%的时间花在学生工作上,剩下的50%才是教学、备课。”

虽然只是科任老师,但钟漪的定位是“教学班班主任”。现在,学生的学科学习、行为习惯、情绪思想,甚至安排清洁卫生,都是关注的范围。学生考试、作业情况,她花时间做单个交流;有的学生偏科严重,她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同学有困惑,她要及时指导;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影响学习状态,她要及时关心。……有时是她找学生谈,有时学生主动在课间找她交流。

“我的教学班是唯一的。”钟漪说,这个教学班一周只存在几节课这样短暂的时间,只有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情绪等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

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的开展,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增加了。棠湖中学教师郭宇对此体会更深。作为生物科任老师兼导师班的班主任,郭宇关注学生个体花费的心血更多。

她参加了生涯规划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与培训专家建立热线联系,不断向对方请教。在专家的指导下,研读相关书籍、资料,搜集了很多课程资源。

在导师班上,她给学生开设了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第一次上生涯规划课程主题是“我的梦想”。随着课程推进,话题层层深入,加上一些量表的帮助,大部分同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医生、老师、经济鬼才、小语种人才、工程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向逐渐清晰。高二下学期临近期末,郭宇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小木牌上,郑重地挂在课桌旁。

生物课上,她会介绍基因编辑、药学相关的专业和行业,不忘渗透生涯规划的意识。生物专业并不热门,要从事专业研究和相关工作,会遇到一些职业困惑,这些郭宇都跟学生分享。

令郭宇意外的是,除了导师班的学生,教学班的学生也很愿意找她交流。聊人生、聊大学、聊交友和情感困惑,还有亲子关系、心理问题等。她尽自己所能,提出个人建议。对于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她还联系心理老师,为学生作专业咨询。

因为选课走班和生涯教育,师生关系悄然发生变化。郭宇发现以前学生对老师“敬”和“畏”较多,而现在朋友、姐姐和弟弟妹妹的关系更多。郭宇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她半开玩笑地说:“不要忘记我们也是摆在桌面上被学生选的人。”

学生:生涯课上自己突然“醒”了

高一下期刚开始选课走班时,高三学生张天磊非常开心。他找到网速好的电脑,在选课时间“秒抢”自己喜欢的、讲课幽默风趣的老师。课堂上愉快了,但他在学习上仍然不够主动。情感上,他依然无法脱离一种散漫的心态,总觉得高考、专业、职业这些离自己还远。

在郭宇的一堂生涯规划课上,张天磊发现自己离四川农业大学环境生态专业目标差距很大。爷爷喜欢种菜,和爷爷交流中,张天磊对环境生态产生了兴趣,他希望自己今后能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实事。但想法归想法,他并未了解过相关方面的知识,甚至不知道四川农业大学的录取和专业情况。

这堂生涯课上,张天磊觉得自己“突然‘醒’了”,突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学业情况,离未来目标差距很大。想到喜欢的专业可能上不了,他有了危机感,开始主动学习。以前课堂老爱打瞌睡的他,再也不瞌睡了,还主动地预习、复习,主动跟各科老师交流,回到家也不再老是玩手机,而是学习一会儿再休息。学习状态上的改变,让各科老师也很欣慰,纷纷帮他出谋划策,还教他整体规划各科目的学习,扬长补短。

不到一年,张天磊的成绩上涨了100分,这是莫大的鼓励。“都说高三苦,高三累,我却不觉得,因为有信念在。”张天磊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很有趣。

李紫怡是少数一开始就很清醒的人。早在初中,她有了学心理学的志趣。生涯规划让她将志趣变成了理想。通过系列课,她从就业情况、社会待遇、职业需求等多方面了解心理学行业,不断追问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她进行自我分析,学科上,自己在数据分析、英语方面有优势;性格上,她冷静、富有同理心,能够潜心做研究;从行业发展看,她希望本硕博读完,成为行业内拔尖人才。……然而,她依然有困惑,心理学相关行业需要长期案例的累积,终身培训花费不菲,并不是高收入群体,等等,到底是遵从爱好,还是选择其他行业,这些问题让她困惑。

这时,一堂“大学专业与选课”的生涯规划课,让她茅塞顿开。同学们一起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升学与选课》,一起讨论遵从兴趣爱好更重要,还是工资收入、社会地位更重要。在辩论中,李紫怡坚定了想法:选自己最擅长的,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不管哪个行业,只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极致,一定有前途。如今,她已经收到了好几所国外名校的预录取通知书,她离理想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