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期教师周刊(总第327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研文化带给教师强大的专业自信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期教师周刊(总第3271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胡敏

锦江教育改革论坛中,一个有意思的环节——每所承办学校的管理团队,都要接受台下50余名来自全区的中小幼校(园)长的提问。一问一答,“坐而论道”之间,将全区的教育研讨氛围推向高潮。校长们最关心什么?优质学校的经验带来什么启发?思想的火花碰撞其中,令人深思。

 

娇子小学校长蒲春燕:项目式学习中,怎样让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孩子参与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项目式学习研究团队老师巫智丹认为,可以通过在组建团队时多花时间,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来解决。在项目式学习的团队组建中,根据孩子擅长做 ppt、文稿、实物制作或者团队激励分配相应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

“思维工具也能帮助这部分孩子成长。”团队老师刘智勇补充,万科分校的项目式学习中有许多思维工具可以给孩子的思维搭支架,如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六大思维认知工具,还有一些信息化技术工具。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孩子,通过这些工具,让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化,表达变得更加结构化。

 

和平街小学校长何萍:先行小组是科研兴校的一大亮点,先行小组的组建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值?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语文先行小组组长李忠霞介绍,先行小组是一群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情怀的年轻老师组成,他们内心有主动向上的追求。李忠霞坦言,一开始也有迷茫期,面对大量常规工作以外的任务,有时难免有抵触情绪。能够坚持下来,李忠霞认为有四个因素:领导的支持,遇到任何问题,领导都说“没关系,一切都可以交流”;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做心理疏导;培训、教研活动中新观念、新方法的输入;学生水平的提升带来的价值认可。

 

祝国寺小学校长周波: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很好,但怎样让学生主动起来,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老师怎么设计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怎么形成配套的教研文化?

数学教师陈春更(音)是去年刚毕业的新教师,她分享,一开始她的“师傅”会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游离的照片。在学校的三段式教研、每周集体备课中,她带着这个问题寻找答案。她发现,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探究,通过“摸一摸”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课堂上动起来,孩子表达的欲望就调动起来了。

入职9年的老师廖文茹认为,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来源于强大的教研文化带给教师在专业上的自信。“课堂只要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教师来说就是‘渎职’。”这是教师老带新时最常说的话。教师走向成熟,要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变教什么为让学生学什么,课堂上需要给学生搭建什么梯子,这样与学生的距离自然就更近。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激发教师活力,解决教师倦怠的核心。”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学道校区执行校长何琳说,教师把儿童研究当作第一专业,把教材解读和儿童学习方式的研究作为教研关注点,就会产生很多新收获。

 

三圣小学校长任硕:针对新教师从刚入职到走向专业,具体有哪些培养策略?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师程科介绍,该校对教师进行分层分步发展,新教师到骨干教师,要经历入格-升格-风格这三格培养。新教师入格培养有三个时间节点:满1月时,熟悉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常规,满百日时开展百日汇报课,备课组有专门的反馈会,满一年时,教研团队和管理团队会再次听课提建议。除此之外,学校对老师还有关于如何处理与家长、学生相处的系列培训,帮助新教师成长,还有“名师和你聊聊天”“校长和你聊聊天”等特色座谈,关心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和生活各个方面,让老师有归属感。

“抓住教师队伍就是抓住学校命脉。”成师附小集团校长黄敏洁说,学校有一线教师,有执行层,有决策层,三者配合好才能让学校良性发展。校长对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有清晰的思考。校长要有顶层设计,用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抓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有载体,成师附小的载体就是它的儿童观,在此核心理念下再谈课堂、课程如何实现的途径。

 

娇子小学校长蒲春燕:儿童立场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儿童立场?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德育处主任刘玲介绍,老师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进行以儿童为本的教材解读,过程中做到回到学科本质,回到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回到教学的关键点。二是做儿童学能分析,通过了解每个年段学生的共性是什么,发现每个孩子个性的特点是什么,做学能分析。根据这两个基础设计教学活动。

而在课堂的学习中,学校也会引导教师观察课堂,研究老师怎么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用眼睛发现孩子在课堂上的生成活动。课堂反思也仅仅围绕课堂中孩子在学习中的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师有三重角色。”黄敏洁说,教师首先是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学历,这是准入门槛;其次是儿童研究者,关注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儿童的参与权,和儿童的视角,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按规律办事;再次是课程的领导者,有了教材解读和儿童研究的基础,再来做课程就容易得多。但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没有谁可以跨越式发展。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老师的理解和阅历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是在研究儿童。对青年教师,不看过多细节而看潜质;对成熟教师,要看他有没有花招,即顺应儿童发展的办法;对名师,则要看本质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