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期新闻周刊(总第327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泸州市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
■张瑞波吴化静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期新闻周刊(总第3272期) 导报三版

2018年以来,泸州市主动担当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责任,聚焦“教育有保障”的目标要求,坚持“智力帮扶为主、需求导向、量力而行、质量为本”原则,按照“一帮一”“一帮多”方式,紧密结合受扶县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积极整合资源,聚力推进教育扶贫攻坚,落实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深度贫困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上下联动 建“连心桥”

“为了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务实开展,泸州市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对口帮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帮扶和日常事务处理工作。”泸州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泸州市主动对接对口帮助县,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定向与订单式服务相结合,制订了《泸州市教育局2018-2020年全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重点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科教研、校本研修、内涵发展等方面开展帮扶。

还组织了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84所学校(单位)分别与藏区、彝区134所各类学校结成“校对校”结对关系,通过帮扶地和受扶地学校间交流互访,有针对性地制订“一校一策”帮扶方案,并签订了帮扶责任书明确责任,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综合施策 打攻坚战

泸州市积极接受帮扶县和受扶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各县(区)进行跟岗锻炼学习,并安排骨干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受扶地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水平。2018年,全市共接收对口帮扶县242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泸州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

不仅是“请进来”,泸州还在全市范围内严格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帮扶地的受扶学校开展支教帮扶工作。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选派了援彝援藏干部88名和支教教师95名,分别在6个对口帮扶县的134所学校担任教学管理和一线教学工作。

泸州市发挥知名学校及市教研培训中心资源优势,指导帮扶学校与结对受扶学校之间建立工作研修坊94个,通过 QQ群、微信群或网络视频多种方式开展“集中讲授、备课分享、共同研讨”等方式的常态化研修,形成稳定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提高。

多措并举 织密保障网

泸州市不仅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还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多方携手参与到教育帮扶或捐资助学行动中来,积极做好资金、物质帮扶,切实为对口帮扶县受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2018年,全市为乡城县、稻城县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60万元,资助贫困农牧民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落实帮扶资金70万元,用于贫困县教师培训学习;投入项目资金320万元,用于乡城县新建教学楼、辅助用房及配套设施;投入500万元帮助稻城县打造校园文化。全市结对学校对彝区、藏区中小学校提供资金、物质支持共计95余万元,用于改善受扶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

江阳区组织区内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到盐源县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扶盐源县30名普高贫困学生(盐源中学、民族中学各15名),从高一到高三连续资助3年,每生每年资助2000元。泸州思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思邦科技·民族”奖学金,奖励盐源中学成绩优异的普高学生,从2018年春期开始,连续两年每年5万元,每年奖励30名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