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2期(总第297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秦巴山区教育采访纪行·访谈 扶弱强基 让山区教育脱困
——专访平武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局长孟国义
■记者 何文鑫 实习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6年第82期(总第2979期) 导报二版
平武县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也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后重建摊子大、任务重,区内贫困人口多,山高地险,教学点十分分散。平武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确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和谐教育、科学发展”思路,通过重保障、重投入、重扶弱、重激励、重管理的“五重”做法,使平武的教育稳步提升,一举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围绕山区教育的脱困与发展,本报记者对平武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局长孟国义进行了专访。

教育导报:作为地震重灾区,短短几年之间,平武县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主要有哪些举措?

孟国义:以县委书记为班长的“四大班子”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教育规划优先、经费保障优先、资源配置优先。

近3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603万元,补助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对学生人数不足150人的学校,按照150人拨付公用经费,并每年倾斜5万元;将学校保安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中央财政每生每天4元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补贴2元,提高免费午餐质量。

我们结合县里的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倾斜农村”的思路,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改善。一是着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近3年先后投入3150多万元为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标;二是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投入2661万元,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教育导报:贫困山区办教育,硬件条件改善了,如何在师资上留住人才,在均衡和公平的基础上提升质量?

孟国义:在教师编制总体超编的情况下,平武县近3年仍然公开招聘和引进县外优秀教师121名,化解了部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年龄老化问题。未来5年,我们还计划引进120名教师,采用顶岗实习和特岗教师项目,尽量解决边远学校艺体老师紧缺问题。

建立了骨干教师支教和送教下乡的城乡学校帮扶机制,特别注重与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为契机,2013年以来,我县开展国、省、市、县各类培训5273人次,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将继续推行“千百十工程”,培养120名县级骨干教师,40名市级骨干教师;努力借助“南山班”模式,用好绵阳南山中学的支教教师资源,办好平武中学。

完善激励机制。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每人每月90—180元的标准,分类向农村学校倾斜;生活补贴按照每人每月400—1200元的标准,分类向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145万元用于各类奖励和表彰;引导企业捐资助教,从2013年起,使用企业基金给予部分边远学校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补助,每年给予45名优秀教师每人5000元奖励;对农村教师评优晋级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教育导报:平武山区贫困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如何保障这些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权利,使他们健康成长?

孟国义:我县高度重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正常入学。

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始终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学生列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台账和跟踪帮扶制度,父母打工地址及联系方式、老师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每年每校拨付1万元用于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每年划拨15万元举办留守儿童夏令营和慰问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班、参观绵阳市科技城等。

重视贫困学生帮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平武县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贴,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