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9期家教周刊(总第3276期) 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性教育是自我保护的起点
《教育导报》2019年第19期家教周刊(总第3276期) 三版

■记者 吴宇婷

据《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显示,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受害人超过606人,女童遭遇性侵占比为90 .43%、男童遭遇性侵占比为9 .57%。熟人作案占比高,家庭成员性侵占比上升。

为普及性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引导孩子远离性侵。近日,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基地举行“智慧父母学习沙龙”,活动中,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成都大学)首席专家胡珍分享了她的观点和建议。

 

父母无需谈性色变

胡珍曾在一个班上做过匿名调查,询问学生是否被人触摸过私密部位,并写出哪个部位,例如阴茎、肛门等。一名孩子在纸上写了“有”,还写下他的疑惑:“为什么我告诉父母后,他们还要打我?”

当天,班主任通过辨认字迹找出了这个孩子,并叫来孩子家长,希望取得沟通。没想到,家长刚到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扬手准备打孩子,家长说:“这么羞耻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告诉别人?”还告诉老师:“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请不要再过问,太丢人了。”

沟通未果,孩子的学习一落千丈。班主任再次找孩子谈心,这一次,孩子敞开了心扉,“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根本不关心我的内心。”孩子还告诉老师,他常常感觉孤独无助,内心很痛苦。

于是,班主任又与家长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流。他向父母解释这件事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强调,孩子此刻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当作它没发生。班主任还希望家长能对孩子道歉。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得到缓和,成绩也有所回升。遗憾的是,家长担心这件事情有损孩子名声,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孩子遇到性侵,需要的是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父母的支持。如果家长忽略孩子的痛苦,让孩子以为性侵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只会让孩子遭遇性侵后,受到二次伤害。”胡珍说。

 

解开孩子的“性好奇”

如今,家长对性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如何讲、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家长仍然很迷惑。

“许多人谈到性只会想到性行为,所以不愿提它,这个认识非常片面,也不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胡珍认为,家长应首先对性“去污名化”,正确认识性。只有家长先做到保持中立态度,才能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性到底是什么?胡珍从五个方面对性进行介绍:第一,性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表达。它包括家庭、爱情等,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第二,性是一种认同。孩子应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别,并认同社会所期待的性别角色;第三,性是生理健康。孩子应学会分辨哪些性是健康的,哪些是危险的,哪些是安全的,从而构建起健康的性观念;第四,性的实现要符合道德和法律。尤其当性涉及到第二个人时,必须尊重对方;第五,性是一种愉悦。它带来的感受是幸福、美好的。

胡珍建议,性教育应该“早讲”、“正常讲”、“专业讲”。

她发现,许多家长在性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等孩子遇到了再说。等到孩子青春期发育,双方又抹不开面去讨论,最后只能让孩子自己消化。

“性教育是性发育的教育,包括性生理、性伦理、性心理等。从孩子出生,开始辨别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就可以开始性教育。之后,再根据年龄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才算完整。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时机。”她说。

在胡珍看来,家长回答孩子相关问题时用事实,而不用观点,效果更好。例如,孩子问腋毛、喉结、阴毛等,家长不要回答“这是不可以谈的,这是羞羞的”,而应用事实回答,比如,它们如何形成,为什么男女不同等。内容尽量用术语,不能用“这个”、“那个”带过,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让孩子明确、清楚、理性地认识这些知识。

此外,家长讲的时候还应尽量摆正态度,不要“扭扭捏捏”,孩子问什么就答什么。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而非把性塑造成神秘又肮脏的东西。

 

 

互动问答

   1.孩子才上小学就学会打飞机”,该怎么办?

    胡珍:我在一所学校上性教育课时,一名老师告诉我,有个男生曾在班上公开玩自己的生殖器,还把精液抹在课桌上,导致其他女生不愿意和他做同桌。

我告诉这名老师,首先不要对男生进行任何道德评价,因为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才有的行为标准,孩子处理自己的身体与道德没有关系。但如果这个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就有问题,因为它是私密的事情。所以,老师应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私密的,什么场合是公共的,让孩子明白私密和公共的区别。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健康、卫生等相关问题,让孩子得到有效引导。

另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用“红黄绿”三个颜色来区分各个部位。例如,红色区域是背心、内裤遮盖的部分,是别人不可以触碰和观看的。而绿色区域则是额头、肩膀等,可以露在外面,偶尔被触碰也没有关系。但如果长时间被陌生人触摸,绿色区域就变成黄色区域,孩子需要提高警惕。

我们的教育不能剥夺孩子对身体的自主性,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主宰自己的身体。

 

2.孩子看到有男女亲密行为的广告就害羞地把眼睛蒙上,拒绝沟通。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胡珍:我们可以先问他为什么蒙眼睛。如果孩子说觉得害羞,家长就要意识到孩子已经对性有一些意识了。家长可以先告诉他,这些广告是商家的一种手段,因为一些成年人喜欢欣赏别人的身体,所以,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去宣传自己的产品。

之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些行为,例如告诉孩子,叔叔阿姨拥抱、亲吻是因为他们是恋人关系,彼此相爱。爸爸妈妈偶尔也会拥抱、亲吻,因为爸爸妈妈是一对相爱的人,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彼此的爱。家长还要强调,法律上有明确规定,该行为只能发生在成人之后。

欧洲有一个旗帜理论,它对拥抱、接吻、性行为等提出4个条件:1 .双方是高兴的、愿意的。2 .双方都知道这个行为代表什么。3 .两人年龄不能相差超过3岁。4 .年龄适宜。如果只满足3个条件,则表示黄色旗帜,满足4个条件,才是绿色旗帜。家长可以通过该理论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拥抱、接吻等行为。

 

3.孩子被家长发现自己看黄色动漫,觉得自己很坏,家长该如何引导?

胡珍:孩子对自己已经有了否定,所以,家长要先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这些东西具有诱惑力,孩子下次还是会选择观看,久而久之,孩子走不出阴影,就会出现道德扭曲。家长应首先让孩子明白这些只是商业产品,它的存在是客观的,具有诱惑力的。这不是孩子的错。

其次,告诉孩子真实的性是彼此尊重的,促进感情的,而这些动漫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性。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必须及时,否则,孩子成年后会不知该如何构建美好的性关系,影响是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