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2期(总第297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管理+技术+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构建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导报》2016年第82期(总第2979期) 导报二版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往往来自于多个学科之间的协同攻关,多学科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日益强烈。从当今的人才市场来看,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些懂技术又会管理、懂生产又会经营、有真才实学又有创新精神的人将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依托工科优势,整合学校管理、经济学科资源与特色,通过10年持续探索和改革实践,构建了以管理为轴心、技术和经济为两翼,三位一体的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与协同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人才培养瓶颈,为我国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

四川理工学院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吸收国内外先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融合为特色,以核心课程群为基石,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创新为保证,以“懂管理、有技术、善经营”为重点,着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程师、精打细算的经济师、具有人文情怀的管理者”为一体的,具有世界眼光,在能力、知识和素质诸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基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自2000年开始,四川理工学院连续每年对川渝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组织各专业教师深入到各行各业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人才培养经验,结合学校总体办学定位、优势和特色,凝练出以培养“科学严谨的工程师、精打细算的经济师、具有人文情怀的管理者”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管理+技术+经济”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理念,形成“懂管理、有技术、善经营”为具体要求的培养目标。

学院建立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课题研究团队,持续跟踪社会对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管理素养为轴心、注重提升技术和经济素养,强化会计师、造价师、经济师、工程师素质的拓展,提高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的能力;转变“专业对口”为“专业复合”的观念,培养“管理+技术+经济”复合应用型人才。

基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为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创新培养方案制订模式,四川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依托学校、政府、企业、研究单位四方联动合作机制,采取多轮征询政府、企业、研究单位意见,反复修改论证的方式制订培养方案。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管理人才需求,按照系统性、复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突破传统课程封闭式设计方式,构建突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核心课程群和交叉课程群。

以学生“自觉实践、主动实践”的实践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构建并实践了层层递进的模块化、单元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工程训练,创新实践训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立足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跟踪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发展趋势,开设名师讲坛、管理大讲堂、学术沙龙、博士论坛等反映学科前沿和热点的选修课程群。

构建“管理+技术+经济”复合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突破

在课程构建中,管理学院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必修课程组中直接植入技术、经济理论和实践课程,实现“管理+技术+经济”的复合。

在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必修课程组中直接植入经济类课程,以辅修或第二学位制度保障技术类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实现“管理+经济+技术”的复合。

拓展“管理+技术+经济”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领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两个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以复合培养选修课程组的方式开设管理、经济类课程,进行“技术+管理+经济”的复合培养探索与实践,实现从工科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突破。

“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强化“学中做”实现“做中学”

管理学院培养和引进懂管理、技术、经济的复合型高水平教师,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为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不断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立了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团队组织机制,形成了精选、严育、厚待、重用的团队运行机制,构建了协同化和集成化的团队发展机制,以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平台,充分发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培育和形成了一支在省内、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勇于创新、学科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以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作为实现“学中做”的抓手,加大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学年论文、毕业设计等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同时强化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讨论、文献检索、课程作业、专题调研等环节的要求,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能力。

以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基础,提升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充分结合管理实践和工程背景,精心设计贴近实际的管理案例用于教学过程,并纳入自编教材,构建了特色教材体系,多部教材已成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面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师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意启迪为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建立以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方法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以课程改革和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着力点,有针对性的增设课程和跨专业选课,通过校内外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工程师和教授共同讲授使学生宏观认识3个学科,并接触前沿研究,开拓专业视野。

实行课外活动与培养目标耦合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提升学生“双肩挑”复合管理能力。实施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本科生学生导师的“学长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担任学校和院系社团岗位的学生工作,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统筹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以“管理+技术+经济”为主线强力推动实践教学。在实验课、实践课、综合实习以及课外实践和课外自主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强调“做中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多专业实训试验共享平台和管理模拟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19个,强化管理技术经济实践能力培养,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相互交流等,同时扩展思维,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

实行“六维四方”考评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管理学院改革“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课程考核模式,构建了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确定了专业知识应用、思维判断、创新创业、工程计算和设计、合同履行、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六维”评价要素;建立了学校、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四方”学生考核考评机制,采取开放式、灵活性、个性化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以学生应用能力评价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行政部门等用人单位在考评中的作用。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