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20期教师周刊(总第327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阅读: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
《教育导报》2019年第20期教师周刊(总第3277期) 导报二版

编者按

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理解各学科知识的基础,还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的体现。“读书读人读世界”,借由阅读,我们得以解读文字和现象背后,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构筑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礼物,在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的今天,阅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无论是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大阅读”背景下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必须对课堂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增强阅读能力。

目前,很多学校也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的“主体学堂”,通过群诗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和非连续文本阅读4大阅读课型,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与时代接轨;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的“大阅读”课堂,展示了丰富的阅读量和文字理解、信息提取能力的价值。两所学校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的新常态:课堂设计要有思维的深度,要指向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提取能力的增强,指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效率的提升,指向学生阅读方式的优化,让儿童在阅读中不仅享受当下,还能获得精神成长的引领。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主体学堂”,让学生成为阅读真实的建构者

特级教师姚嗣芳的非连续文本阅读课

教育如何为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近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举行“主体学堂”研讨会暨第34届名师研讨课展示活动,四川省特级教师、成师附小语文教师姚嗣芳等名师带来了群诗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和非连续文本阅读4大阅读课型,融入“主体学堂”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精神成长的引领。

“成师附小的课堂展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常态。”成都市小语学会原副会长廖惠渝认为,成师附小的阅读教学研究课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地示范,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有的多样态和新常态。

 

【课堂速递】

群诗阅读:传统节日中畅享诗情画意

群诗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成师附小优秀教师王霞的群诗阅读课“古诗里的传统节日”,选取了6首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元日》、《正月十五日夜》、《清明》、《乙卯重五诗》、《十五夜望月》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在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中,谈民俗、悟诗情。

学生从诗题出发猜节日,“元日”“正月十五”“清明”“重五”等关键词给了他们线索,其中“乙卯”这个词是学生的困惑点,教师适时点拨,“乙卯”为年号,帮助学生把握诗题。提起过节的习俗,学生都特别兴奋,围绕不同的节日,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轮流分享。有学生化身“小诗人”,描述行人“欲断魂”的场景:“细雨纷飞像人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一想到亲人离世,我的魂都要飞走了”;有学生变身“科普达人”,给大家补充“元宵宵禁令”的背景知识;有学生还发起了争论,“旧俗”是指“旧的方法”还是“旧的风俗”,各抒己见。

从讲习俗到诗人的情感,学生们还发现,原来过节时,诗人不仅是喜悦、欢乐的,还会有怀恋故去亲人、思念远方亲人、祈求健康平安等丰富的情感。学生们由此也明白了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它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和象征。

王霞的群诗阅读课充分尊重了儿童的主体性,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自读、齐读、单生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等多种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成了古诗阅读技能的提升。

 

群文阅读:童年到老年的时空穿越

成师附小优秀教师李琴的群文阅读课“走近巴金先生”,选取巴金的《“痴儿”救鸡》、《和“下人”的友谊》、《废园外》、《致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4篇文章,分别体现了巴金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四个时期的思想情感。

童年时期的文章最接近学生的生活,李琴从《“痴儿”救鸡》这篇文章入手,通过“看插图——讲内容——读文段——谈人物特点”多个环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逐渐把握童年巴金善良、富有同情心、热爱生命的人物特点。

有了师生共学的基础之后,李琴放手让学生们“挑战余下3篇文章”。在课堂出示的学习导航中,李琴提供学习方法给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学生在充分的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思维碰撞的乐趣。“我要质疑”“我要补充”,小组发言中,生生、师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氛围。

阅读《致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这封巴金老年写给孩子的信时,还处在童年期的孩子很难体会一个经历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的老人深刻的家国情怀。在探索老年巴金的品质时,在学生的不断补充下,诚恳、谦虚、关爱孩子等品质不断被发现。当李琴引导学生将“关爱孩子”的品质联系到“关爱祖国下一代”的家国情怀时,学生马上找出了巴金将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联系在一起,希望孩子要有理想的爱国情怀。

当李琴引导学生将4篇文章串起来理解时,学生又发现从童年到老年,虽然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巴金先生从童年时期就有的天真、真诚、热爱生命是伴随一生的。一堂课里,学生们通过巴金各个时期的作品,完成了一场时空的穿越,对巴金的人格魅力理解得更为深刻。这样的阅读课,既是群文阅读的方法指导课,也是巴金作品的导读课,许多学生表示,课下还想找巴金的其他作品阅读。

 

整本书阅读:和一本书的有趣邂逅

整本书阅读课,既可以是学生共读一本书之后的讨论课,也可以是一本新书的导读课。语文特级教师、成师附小教师李莉带来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5月35日》就是后者。学生在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本书的情况下,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场和新书的邂逅。

正如书名《5月35日》一样,幻想小说本身就是不走寻常路,让人脑洞大开。李莉的整堂课也跟书的风格相似,通过重重悬念让课堂妙趣横生。“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把康拉德难住了?”“经过‘穿越之门’会发生什么?”“‘穿越之门’长什么样?”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下,学生不拘泥于一部小说,而是联系起了幻想小说的情节,大胆想象“穿越之门”可能是个兔子洞、小壁炉或者是生锈的铁门。

除了激发兴趣,李莉的课还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看目录最想阅读哪一个章节?”“‘懒人国’和‘自动国’章节非常相似,放在一起比较阅读看看?”学生比较了两个章节的不可思议之处,李莉又让学生大胆想象:“让你选择,你更愿意住在哪个国?”

“从插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猜猜结尾怎么写?”李莉还通过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插图的作用,以及结尾的写法。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结尾之后,李莉展示了作者的结尾,学生们大呼“写得妙”,对这本书的好奇更是到达了高潮。这时,李莉适当总结和点拨阅读幻想小说的方法,学生表示课下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找书来读了。

 

非连续文本阅读:说明书里有大学问

除了书本,非连续性文本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内容。成师附小的阅读课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极具研究价值。

“读懂说明书”一课,四川省特级教师、成师附小语文教师姚嗣芳从生活中的说明书聊起,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书有什么用,说明书语言有什么特点,说明书怎么读。虽然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说明书,但仔细分析时,他们还是发现有很多东西平时未曾细想。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发现,平时常见的说明书中,一些重要细节被忽略了;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说明文等文章有共同之处,也有细微区别;同时,阅读不同种类物品的说明书,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获取了迅速提取重点信息的实用阅读技能。

超市里有两种蛋糕,你买哪一种?两种感冒药你选哪一种?给表弟买玩具,你选哪一个?……姚嗣芳巧妙设计了各种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学生在课堂中立马体验到了读懂说明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有学生还惟妙惟肖地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和语言表演起来,将说明书的应用表演得趣味十足。

这是一堂读懂说明书的应用课,也是一次从零散到统整,从单一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操练课。学生在合作探究说明书的阅读时,姚嗣芳始终保持对学生思维的关注。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一开始学生只能概括出“单独的”“有小标题”这些不够清晰的特点,姚嗣芳及时反馈“说得不准”“先写下来,大家帮助你”,用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将一个个蒙眬的意识,逐渐明晰为说明书简短、有序、专业、分项说明等特点。整个课堂的风格亦是如此,教师不显山露水,却一直在场,学生看起来很智慧,金点子频出。

 

【专家观点】

廖惠渝:阅读的多样态将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常态

“成师附小的课堂展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常态。”成都市小语学会原副会长廖惠渝在看了4堂研究课后感慨,阅读教学的未来一定是摆脱了单篇阅读教学,将课内外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融合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全阅读,阅读的多样态将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常态。成师附小更进一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既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对阅读教学多样态趋势的前瞻性把握。

成师附小的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开始得很早,从早年注重研究认知、情感过程的情知教育,到如今关注儿童真实的、对话的“主体学堂”研究,始终着眼于儿童的发展,让学生成为阅读真实的讨论者、分享者和建构者。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既让学生享受当下学习语文和阅读的快乐,又着眼于学生的思维生成,为未来发展提供能力、思想、道德、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撑。

4堂研究课给当下的阅读教学带来启发。王霞的“古诗里的传统节日”,六首诗的选择体现了结构性,涵盖了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及不同的节日风俗。以时间、风俗习惯和情感三个人文议题为主线,让学生从古诗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样是人文议题,李琴的“走近巴金先生”也在选择上体现了结构性,通过巴金四个时期的作品,认识巴金这个人,也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学结构上,“1+3”的阅读顺序,先学描写童年时期的文章,再按照这个思路学习余下三篇,突出了方法的指导,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整本书阅读课有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李莉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5月35日》属于导读课,有3个地方值得借鉴。首先,李莉巧妙地从封面、题名和目录出发让学生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进入教学,而猜想的策略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推荐的基础上,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初步阅读。只导不读是现在导读课易犯的毛病。学生在初步尝试阅读的过程中,更易加深体验,激发兴趣。第三,渗透了方法,在导读过程中,李莉还适当渗透了猜测、验证、统整等阅读方法。

姚嗣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读懂说明书”,从阅读材料本身来说就具有研究价值。非连续性文本包括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是语文新课标中涵盖的文本形式,但从小学到中学,老师的研究都不够。在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研究本身就值得称赞。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语言准确生动的能力、联系生活理解和创作的能力等等,是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集中体现。姚嗣芳的课上,让学生重点研究如何阅读和使用说明书,就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与时代接轨。而在教学上,充分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认识、发现这一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准确使用所学技能,是姚嗣芳这堂课独到的地方。

不管是哪种阅读题材,好的阅读课上,儿童一定是主动地,师生、生生、以及师生共同与文本之间,是一种真实、平等的对话关系。儿童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教师充分发挥组织、鼓励、激发和唤醒的作用,既是引导者,又是平等对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