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22期校园周刊(总第327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花式开学典礼”竞相上演,“仪式感”≠“形式感”
成都石室外语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尹宏
《教育导报》2019年第22期校园周刊(总第3279期) 导报三版

近日,为了迎接学生重返校园,学校绞尽脑汁设计各种各样的开学典礼。可是,学生参加了一个仪式,他们就真的拥有了仪式感吗?你是否问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的感受。

无论学生时代,还是走向社会,我们自己参加过开学典礼、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太多仪式,除却自己的婚礼,还有多少仪式留在你的记忆深处?如果没有,那我只能遗憾地说,你只是参加了仪式,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仪式感。

为人父母,我们曾经给过孩子怎样有仪式感的家庭生活,比如满月、周岁生日、除夕夜,比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仪式有没有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果没有,对不起,我只能遗憾地说,你们的家庭生活还没有真正的仪式感。

身为教师,我们曾经设计过各种各样的典礼和仪式,比如说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入队仪式、成长礼、成年礼等等,但是真正留在孩子记忆深处的峰值体验有多少?

我曾经和一名初中生有过一次关于开学典礼的对话。孩子是朋友的儿子,在某知名初中就读。

我问他:“你们学校的开学典礼怎么样?”

孩子诧异地看着我,对这个问题毫无兴趣,“又长又无聊。”

“那你有什么建议?”我问道。

“校长讲话可以取消吗?”孩子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心声。

我是教师,亦是校长,竟一时无言以对。一场我们看来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开学典礼,不过给学生们留下“又长又无聊”的体验,这和我们设计的初衷不是相去甚远吗?

关于仪式,《小王子》里面有一段经典的阐述。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们参加了很多仪式,却并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说明它并没有给你留下峰值体验,让此刻与其他的时刻不同,也没有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因此,都不算真正的仪式。仪式是让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的东西。

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不是领导在台上激情致辞,我们在下面拍手鼓掌;不是集体给父母下跪、一起给父母洗脚;也不是穿着汉服摇头晃脑吟诵经典,那只是作秀,只是表演,只是形式。

仪式感是仪式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心的一种满足感,不能为了“仪式”而“仪式”。但是,仪式一旦泛滥、固化,流于形式,那就只能给人带来“形式感”。如果不能为之赋予意义,不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体验到“我很重要”并参与进来,那就不是仪式感,而只是形式感。

仪式感很重要的一点是参与感——这件事情与我有关,比如,你参加了很多亲朋好友的婚礼,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就是因为婚礼跟你无关,你只是客人,你是否参与并不影响婚礼的正常进行。但如果你是新郎或新娘,你就是仪式的主角,你很重要,没有你的参与,婚礼就没法正常进行。

仪式感就是让身处其中的每个相关者具有切身感、参与感,有了这种感受,仪式才具有意义。因此,有仪式不一定有仪式感,没有仪式一定没有仪式感。

作为教育人,我在沈祖芸老师的文章里读到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关于仪式感的解读。李希贵在十一学校是非常重视仪式感设计的。他说,从管理的角度看仪式感,如果一个校长非常善于管理,他能把学校管得井井有条,但每个人都战战兢兢,这并不叫管理。只有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小组织的成员都感觉自己重要,这才是真正的管理。可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嘴上说着“你太重要了”,甚至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那显然也是不行的,所以说,仪式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能够记住的才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们出生的时候总是很正式,满月、百日、生日等有很多仪式,可渐渐长大,参加工作了,就基本没什么仪式了,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时,又开始进行复杂的仪式,中间的大段时光都是空白,所以,没了仪式感,就缺了人生。怎样在一个组织里经常创造仪式感,让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这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仪式感,为个体赋能,给工作赋值,让平常的日子富有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