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23期家教周刊(总第328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亲子关系中放手有多难
胡敏
《教育导报》2019年第23期家教周刊(总第3280期) 导报一版

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祖籍四川绵阳的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获最佳动画短片奖。影片中,妈妈与“包子宝宝”的故事温暖人心,折射出的亲子关系中“爱与放手”的主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每一个当过父母的,和当过孩子的人,都从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影片中,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华人妈妈擅长厨艺。一天,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美味的包子变身成了“包宝宝”,给妈妈的生活带来了甜蜜。妈妈用心呵护“包宝宝”,生怕他磕着碰着。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发现一切都变了,儿子更愿意和小伙伴玩,关上房门和朋友聊天,甚至带着女朋友回家准备组建家庭……妈妈在极度失落的情况下,一口吞了“包宝宝”。

许多人看到这里都觉得“恐怖”,甚至有人认为该场景“儿童不宜”。实际上,石之予给予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包宝宝”只是妈妈的一场梦,重现了生活中母子的经历,爸爸带回了真实世界的儿子,母子重归于好,儿子带回来的媳妇也学会了包漂亮的包子,家庭又变得温馨和谐。

“我想由它探索一个普遍的主题——爱要随着时间而改变。”导演石之予说,随着孩子长大离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变,一开始会痛苦,但最后会很有意义。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放手,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我们早已懂得:“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分离。”“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目送》中一段话,也成为家庭教育中的经典台词。

这个片子的获奖,再次提醒我们:放手不易,懂得和做到依然是两回事。正如故事的原型,石之予的母亲,一位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早早移居国外,对前卫教育理念耳熟能详,也并没能摆脱中国式育儿的执念——希望孩子的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吞包子”的“恐怖”情节也来源于母亲多次说的那句话:“我真想把你放回我肚子里。”

短片在世界顶级电影奖中得到认可,也反映了“爱与放手”的主题,不只是华人世界特有的现象,世界各国的父母都能引起共鸣。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呵护就是本能,与此同时,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需要中得到满足感,也是父母的本能。

当孩子不再依恋父母,想要争取更多独立空间时,父母要对抗自己的本能,学会放手。这很难,但一旦做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是不再需要我们,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和我们继续相亲相爱。“过度极致的爱,本质上就是暴力。”希望父母们及早明白,而不用付出“吞掉包宝宝”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