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26期校园周刊(总第328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不做英雄式校长——记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小学校长李丁
《教育导报》2019年第26期校园周刊(总第3283期) 导报二版

“希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而不是自己做一个英雄校长。”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文/图

“那次,我半夜一点把方案发给丁校,以为她会第二天看了给我,没想到她两点多把修改过的方案发给了我。”天府三小大队部辅导员李毓讲述时仍是一副意想不到的表情。这是校长李丁陪她熬过的很多个夜晚之一,“90后”的李毓说,李丁让她成长很快。

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工作了22年后,李丁来到天府三小。学校刚成立2年,团队很年轻,大部分都是“90后”,为了让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李丁这两年投入了很多精力。她开玩笑说:“把他们都逼出来,我就好过了。”她希望团队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而不是自己做一个“英雄校长”,正如她“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

“和丁校对答案”

李丁最不想看到的状态是,学校每一件事情自己都很清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和跟进;她的理想状态是,每一个行政独当一面,对自己分管板块有思考、有计划,每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达到这种状态很难,因为新学校的团队很年轻,需要她在前期付出巨大努力。不过,经过两年的奋斗,学校正朝着她的理想状态发展。

大队部辅导员李毓在学校的第一年,常常感觉自己在工作上会给大家添麻烦。“可以说这一年是校长手把手地教自己,就说那个开学典礼方案,来来回回,她跟我讨论修改了七八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慢慢成熟起来,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顺利。”李毓说。

李丁注重给每个人充分的展示机会。“她希望每个老师都能‘站出来’。”李毓说,上一次散学典礼,她想到让2名学科组长来做总结,其实也是受到李丁的影响。她将计划告诉李丁后,得到了李丁赞同:“就是要让老师们多说,而不是每次都是校长说。”

在天府三小,教师中流行一句话:“和丁校对答案”。天府三小课程中心主任杜志明说,李丁很多时候布置了任务,但不说工作计划,不做工作安排,承担任务的老师自行策划。不过,李丁其实“背地里”是有思考的。“每次开行政会,我们就跟她‘对答案’,有时候,我们有没考虑到的疏漏之处,而她考虑到了,她就会温和地提醒我们。”

李丁说自己现在更多地追求“务虚”,在团队中,更多地跟老师讲方向性、理念性的东西,具体事务,靠团队解决。

理性与感性并存

大学毕业后,李丁直接进入了龙江路小学,在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经历了几任校长。李丁说,这几位校长在办学主张、治校策略以及对教师团队的引领上既有传承,又各有特色,都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她的成长,她正是吸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理解。

李丁在龙江路小学担任副校长期间,主要负责人事、教学、招生,都是名校比较受关注,也容易激发矛盾的方面。李丁说,在龙江路小学做行政管理的人,必有两大底色。一是以精湛业务为安身立命之本,校长也好、行政也罢,始终是姓“教”的,业务精,才有底气;二是严于律己的人格修为。在这样一所名师荟萃的学校,必须严于律己、秉持公心,才能得到认可,进而团结他们走向更高层次。这些年,李丁经手的工作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老师们的信任。

“按制度办,对事不对人。”杜志明用3个关键词评价李丁:谋事周密、行事干练、决事果敢。“是一个拥有数学头脑的、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女校长。”

“女强人”是不少新教师对李丁的初始印象,但经过相处,他们很快发现,李丁更是一个细致体贴、温柔亲切的女领导。

教师秦丹告诉记者,早餐,她会想到老师们喜欢吃什么,每天不重样,让老师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对学校的学生,她更是细致入微,每天早上都要到每一间教室查看一番;学生的午餐菜谱,她全都参与制定,中午还要到每间教室看看学生的就餐情况,既保证营养搭配,又了解学生的喜好。

教师童书恒举例说,去年夏天,李丁请来龙江路小学名师给本校老师培训,大家都在专心学习,而她已经在外面把西瓜切好、把茶泡好。最让童书恒感动的是:“她能知道我们年轻人想干什么。”

“老师最怕什么?”

对李丁来说,不仅要知道年轻人想干什么,更要知道每一位老师在想什么。有的老师专业技能优秀而富有个性,不过其突出的个性有时候也可能让人觉得特立独行。“中层有时来诉苦,‘你看嘛,我安排的工作她又不做。’信息到了我这里,我就要做个决策,是硬把任务压下去(这看似最高效),还是先去了解其内心想法,一般我选择后者。”李丁认为,对老师不能用“一刀切”的传统思维去管理。

“其实老师最怕什么?——‘我好说话,你什么事情都找我。’”李丁说,跟老师打交道其实很简单,就是理解尊重,工作要做细一点,要充分了解其想法、困难,帮助其解决困难,让他觉得大家是跟他一起面对这个工作;同时,基于充分的了解,因人施策。

除了平时的细心观察与交流,李丁每学期都要跟所有老师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老师的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对学校发展的想法等都是话题。“做校长一定要知道每个老师的想法,他在意什么、他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什么。”李丁说。

从底蕴深厚的名校来到新建学校,从副手到一把手,责任和考验更加重大。李丁说,要带好这个新团队,必须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对老师,要舍得奉献、舍得吃亏。李丁想起,十几年前,她在武侯区的校长助理培训班学习,成都七中的老校长王志坚在讲座中说:“面对荣誉、切身相关利益,有时候,一种舍弃是另一种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