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3期(总第298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兴趣课 爸妈和我一起选
成都市机关三幼试水“走班”
■实习记者 何元凯 文/图
《教育导报》2016年第83期(总第2980期) 导报二版
中秋节的早晨,成都市机关三幼201个大班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在电脑前经历了一番“抢课大战”。12份课程“大餐”早上9点上线,一刻钟内被“瓜分”干净。

9月26日下午,一首《菊次郎的夏天》在机关三幼校园中响起,大班孩子们得到这一信号,欢快地跑出自己的教室,根据“走班”导向图和老师的提示,找到自己接下来上课的地方。

机关三幼副园长黄莉介绍,这学期,幼儿园开始了“走班”,小朋友们打破班级界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目前,不少中小学已经开设了“走班”课程,而在幼儿园开展“走班”,在成都范围内还是首例。

“西点工坊”课的老师是专业西餐厨师,小朋友正向老师提问。

新奇的课堂,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跳动的线条”课堂上,老师本来计划先教孩子们认识毛线编织工具,可是进行不久就出现了“意外”。孩子们把毛线团弄散后缠不回去了,于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攻克这一难题上来。老师因势利导,没有直接帮助孩子们,而是临时改变计划,将缠毛线团变成了这堂课的主题。最终,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缠毛线的时候需要不断转动,才能将毛线均匀地缠成一个线球。

在“乐高世界”,孩子们体验着思维碰撞的乐趣。他们或2人一组,或3个一堆,合作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太不可思议了,孩子凑到一块儿能搭建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一件重样的。”老师惊喜地对记者说。

“通过选课走班,我们打破了班级、教师的界线,促进了幼儿同伴间的交往。在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黄莉介绍,幼儿园首批开设了“木艺乐园”、“西点工坊”、“乐高世界”等12门课程供孩子们选择。这些课程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教师特长精心设计,课程各有特色,都融入了合作探究的理念。

自己选择课程,从小养成主体意识

“我们把每周一下午定为‘走班’时间,小朋友们在开学初从12门课程中选出自己的‘走班’课程。”黄莉告诉记者,有的孩子选择了每周都不相同的课程,也有的对某一课程特别感兴趣,连续几周上一种课程。有的课程非常热门,很快就被抢完了。

由于幼儿大多还不会自己操作电脑,网上选课都由家长帮助完成。这样一来,家长可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影响孩子的选择。“‘走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从成年人的角度考虑课程是否适合孩子。”黄莉介绍,幼儿园为此专门召集家长会,向家长们作了说明,请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只能在网上选课时给予“技术支持”。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各门课程,老师专门制作了每种课程的推荐视频,有卡通形式、教师演示。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介绍,孩子们对每种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了选择依据。记者发现,一些小男孩对毛线编织很感兴趣,在“跳动的线条”课堂上,男生占了一小半人数。“如果按照多数大人的想法,织毛线哪是男孩子做的事呢?但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与选择。”黄莉欣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