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31期家教周刊(总第328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与女儿的七十七次“对话”
吴宇婷
《教育导报》2019年第31期家教周刊(总第3288期) 导报一版

在女儿熊华夏20岁生日那天,妈妈夏雪梅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每天一封书信往来。这个决定源于生日聚会上,女儿聊起进入大学后的感悟和烦恼,有着自己的理解,亦有不少的困惑。望着侃侃而谈的女儿,夏雪梅突然意识到,以前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在这过程中不免有许多对人生、对社会的困惑。于是,母女俩约定,女儿每天将所思所想写下来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发给她,她当天给女儿回信。就这样,一场母女之间的深度对话开始了……

和女儿聊一聊爱情,谈一谈人生与理想

77封信,77次成长。从写信到整理,再到最后成书,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明明是自己和女儿一字一句用手机敲出来的对话,夏雪梅却总是读不够。每读一遍,就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夏雪梅是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的校长,在她和女儿的通信里,恋爱观是常见的话题之一,第一封信就是女儿分享的一段小插曲,与一位有趣男生的相遇。这段插曲并没有继续深入发展,反而很快结束了,熊华夏用“不了了之”来形容它。虽然有些遗憾,但她认为这是上帝送的一份成人礼。这次相遇引发了熊华夏对恋爱和择偶的思考,最后她得出结论:“我不会因跟风和虚荣去恋爱……我会因为他认真地思考未来并且有上进心而去恋爱。”在之后的几封信里,女儿也多次谈到恋爱观,并逐渐深入思考爱情的价值。夏雪梅也将自己的择偶观分享在回信中,这些观念不仅包含对人的评价,也包括着对一个人价值的思考,给了女儿很大启发。

大学生活不再如高中一样单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理解不公平?女儿将自己的困惑也写进了信里。

熊华夏在校期间曾参加一次“说课比赛”,她为这次比赛做了充足准备,并希望比赛后能得到专业评价,明白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没想到,比赛邀请的评委并非专业人员,所提的建议也不具有借鉴意义。女儿由此对学校举办活动的意义产生质疑,她问妈妈:“学校是否想过举办讲座、观摩、比赛等活动,学生能收获什么呢?”

对于女儿提出的疑问,夏雪梅一般不会给出具体结论,她会和女儿一起分析现状,帮助女儿建立分析、判断能力。至于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她希望分析之后,女儿会有自己的判断。“孩子进入大学后,会因为面对诸多问题陷入迷茫,越到这时候,我们就越需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出建议,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夏雪梅说。

信件是桥梁,也是安慰剂

   与女儿通信会改变什么?在夏雪梅看来,应是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在通信过程中,信件在母女闹矛盾时会变成道歉的契机。

一次,熊华夏被复习搞得很焦虑,便打电话给妈妈,希望得到安慰。没想到,当她诉说了一通烦恼后,得到的却是妈妈理智的分析和建议。熊华夏沮丧地在信中写道:“我只是想要安慰,妈妈却在分析我该怎么做,剖析我的心态。本来想要一颗糖,却收获一大堆道理。”心烦意乱的熊华夏草草挂了电话,转念又后悔了,她察觉到自己态度不好,便借着写信的契机向妈妈道歉。

夏雪梅并不生气,反而在回信中对女儿说:“大学时的孩子处于半脱离半依赖期。半脱离是指,这时的孩子不像小学、初中、高中始终与家人待在一起,而需要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半依赖则是指,心理上依然依赖于家长,没有涉世,很多问题和道理想得不够透彻。”夏雪梅鼓励女儿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表示自己会永远为女儿加油。写信,让这对母女互通有无,彼此的理解也更加融洽。

当双方遇到挫折时,信件又变成了一剂安慰剂。2017年6月,夏雪梅的父亲去世了。这是夏雪梅第一次没有回复女儿的信件。但女儿却坚持写信,她一边安慰妈妈,一边努力接受着外公去世的事实,还由此展开对死亡话题的探讨,虽然从这一天开始,妈妈再少有回信。

到了第77封书信时,因外公去世,母女俩不得不停止这项计划。在夏雪梅看来,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终止,这次计划始于女儿20岁生日,停止于父亲的去世。虽然没有坚持到365天,但这77封信里却装载着女儿思想的转变,大学生活的喜悦与悲伤,还有许多母女之间的情感连接。她相信,从这77封信出发,女儿会收获更广阔的天地。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77封信能够出版,表面看似偶然,实则却是必然。

写作是夏雪梅的兴趣,平时她就喜欢记录生活感悟,还经常将自己写的感悟、游记分享给女儿,两个人会针对一些想法进行探讨,这些交流不知不觉间激发了女儿写东西的兴趣。如今,两个人只要一起旅游,都会共同写日记。“不同的人看相同的景色,会有不同的感受。”夏雪梅说。以柬埔寨为例,夏雪梅认为柬埔寨和泰国一样,是一个休闲国家,但女儿却在一些角落里发现了这个国家贫穷的影子。这些不同的想法,都在两个人共同写的游记中有所体现。

77封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仅靠兴趣难以维持,夏雪梅认为,在这其中彼此的监督非常重要,她作为母亲,更要以身作则。

母女两人每天都有学业和工作要忙,要坚持每天写信不容易。大学的熄灯时间是晚上11点,夏雪梅常常等到很晚才收到女儿发来的信件。但无论来信多晚,第二天一大早,她一定及时给女儿写回信。

为了不耽误工作,夏雪梅还将自己早起的时间提前了1个小时。她的自律也鼓励了女儿,无论学业多忙,熊华夏都会腾出时间记录当天的生活和心情,因为她知道,有一个忠实的“读者”每天都在等着这些书信更新。

如何在不干扰女儿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提出有效建议?夏雪梅认为,要尊重女儿所有的想法。如果女儿分享了一本她并不了解的书籍,夏雪梅要么跟着女儿一起读,要么站在其他角度回应女儿的疑惑,不懂的内容绝不轻易干涉。如果女儿在某些问题上已经想得非常透彻,她就只会简短回复,进行鼓励。“家长说的话不需过多,只需在刀刃上,还要注意说话的时机和方式。”

77封信就像是女儿的77次成长。经过这次通信,夏雪梅发现,家庭教育不应止于中小学,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难题,大学生更需要家长的引导。通过一次次对话和引导,孩子才能找到前行的目标,而不至于迷失。

《从20岁开始》读者来信(节选)

我因为高考考差了,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想考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生。当我看到书中,夏妈妈问华夏师姐:“大学本科的目标就是考研吗?”我的坚定动摇了。夏妈妈说:“大学的本质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地方,是一个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去探求真理的地方。”这句真理让我感叹。好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希望利用考研、保研这个跳板去更高的地方,可大学不仅仅是人生的跳板,里面还有教育最本质的追求。

西华师范大学2016级学生 苏琴

华夏师姐是个可爱灵动的人,看你的书,我时常回忆自己在大一、大二遇见相同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因为在一个学校,遇见的事情可能有些相同,遇见的问题很多也相同,但不同的是,师姐你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

谢谢华夏师姐的这本书,谢谢师姐和您母亲的对话,让我对自己如何去做一件事,不管是生活态度,还是考试学习都有了重新的认识。华夏师姐是一个美丽、真实、努力、与众不同的女孩,温暖和激励着像我一样更多的同龄人。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学生 张萍娟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沟通这个问题,原本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好沟通,没有任何沟通障碍的人。可是,我却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性格里缺少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沟通。

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对爱沟通、探讨、分享的母女,思想畅通了,自然心有灵犀,这是母女之间的最佳状态,也是众人羡慕的最高境界。书中的妈妈和女儿,哪怕不常出镜的爸爸感觉都是很正能量的人,沟通也是就事论事,最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同深受,共情共鸣。

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教师 李慧

夏校长在书中谈到对“他人即地狱”这句话的理解,她认为,这句话对于现代这个时代并不实用,通过别人的眼光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努力变成那个最优秀的自己。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有感触,记得在大三的时候,我曾发过一个朋友圈,内容就是“他人即地狱”这句话。记得当时的我在逃避、自我欺骗,为减轻心里的负重,把一切归咎于“他人即地狱”,来自我释怀,想想真不应该。

夏校长不仅仅是华夏的好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好校长。从书里面,可以真实地感觉到她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独到的教育观念。华夏妹妹的生活状态也很好,我也应该丰富自己的内心,找回童心,善于去发现别人以及自己的优点、发现世界的美、发现人心灵的美。

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教师 袁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