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3期(总第298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得之见
《教育导报》2016年第83期(总第2980期) 导报三版

“等第制”评价,激活兴趣和自信

今年9月,上海市启动小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孩子学得好不好,不再由考试分数说话,而是由教师在日常观察、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过程记录、表现性任务中进行A、 B、 C、 D或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等评价代替百分制。

事关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总是牵动着公众的心。上海的改革从一二年级“等第制”评价试点开始,在取得经验的前提下予以推广,奠定了基础,且这一改革关乎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培育,有利于从小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兴趣,易于得到认同。

长期以来实行的百分制考核,导致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观,分数排名榜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更使居后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上海推行的“等第制”评价机制,与一般的通过分数来划分等第”的做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评价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孩子一次没考好,老师在其测试卷上并没有写下难看的“60分”,而是告诉学生如果能在一周时间内自己学会这些题目,可以给他重新评分。而这样的学生至少能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两个重要方面,得到A或者优秀。新的评价过程中,重在学习过程的激励,重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给予的激励,自然会激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他们成为自觉学习和热爱学习的主体。

根据教育和心理学规律,小学阶段正是最应该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阶段,老师和家长不应把眼光放在分数上,而应该让孩子在更科学的评价中健康成长。

(安徽砀山 刘效仁)

体育必考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好举措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贯穿始终。但一直以来,体育课都属于“副科”,重视程度不够。如今,体育课成为语数外之外的第四个必考项目,确定了其主科地位,这意味着体育课时将大大增加,学生用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和心思也会增加,身体素质必然会得到有力提升。

目前的现实是,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文化成绩,加上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虽然知道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好,但看到孩子踢足球、打篮球时擦破点皮,就心疼得要命。长此以往,家长也就默认让孩子空余时间呆在家,不参加体育锻炼,使得孩子的体质持续下降。

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无疑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好举措。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青少年而言,体育考试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更重要。因为一副好身板不但可以让自己远离疾病,充沛的体力也是学习文化课的保证,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是学校职责所在,孩子健康成长也是家长最大的期望。学校和家长应达成共识,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提升青少年体质。

(江苏宿迁 谢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