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35期家教周刊(总第329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新时代青少年的生存指南
胡敏
《教育导报》2019年第35期家教周刊(总第3292期) 导报一版

博导爸爸为儿写1758言《三字经》,堪称——

新时代青少年的生存指南

记者 胡敏

《三字经》是古代的育儿宝典,也是一本人生的智慧宝典。然而,中国宋代人对世界、社会、人生的认识,与当今时代差异已经很大。近日,四川大学教授蔡尚伟给儿子特殊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本凝聚自己人生思考的《初旸三字经》。

1758个字。旁征博引,可谓千金难买,字字珠玑,让人感怀父爱如山。《初旸三字经》保留了“仁、智、勇”等传统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融入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种种世相的批判性解读,以及青少年在当代社会应该追求何种人生的理性指引,堪称新时代青少年的生存指南。

一份“父性的爱”

愿儿子“人要生远志”

这个春天,蔡尚伟的儿子刚满14岁,正是最美好的年纪。一句“人之初,最可期”浮现在蔡尚伟的脑海里,几乎是一气呵成,一篇1758字的《初旸三字经》从笔尖流出,寄托了蔡尚伟对儿子的期许。

蔡尚伟是“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平时爱写诗作词,所创作的19首歌词曾在成都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销售,被主流媒体称为“麻辣教授”。蔡尚伟给儿子写诗是常态,找到《三字经》这个形式纯属“无心插柳”,背后是他多年关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中国社会最真实、最动情的人际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蔡尚伟说,对子女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价值观。除了儿子,弟子也是他“情之所系”,“现在有些学生不讲规则,不能吃苦,说话不算数,动不动就‘闪辞’……”身处象牙塔的顶端,蔡尚伟的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面对用人单位的“吐槽”,蔡尚伟很无奈。“在某种意义上,高等教育是选人机制,不是育人机制。短短几年能改变多少?”归根结底,基础教育要打好,基础教育又必须依托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心理定型的最重要因素。

文中,蔡尚伟呼吁年轻人要“生远志”。他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短视,“中小学减负,高等教育增质”。中小学过度开发,过度追求功利化的目标,导致大学没有后劲。有些家长给孩子的目标很低,考上大学就好,事实上,考上大学只是一个环节。“我跟儿子讲,喜欢打游戏,能不能做到我写的‘小凯西,玩游戏,方十二,建公司’。人要生远志,有远大的社会理想,是真正把自己放到社会上去定位。”

对儿子,蔡尚伟认为自己给予的是“父性的爱”。相对于母亲在生活上细致的照顾,父亲的爱是陪伴的、守望的,更加理性、更加为孩子长远发展负责的方式,“可能会跟他当下的诉求发生冲突,但长远是为他好。”正如他曾在另一首写给儿子的诗中说的那样:“我知道你会远去,但我就在这里,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一幅“当代世相”

年轻人“圆梦想必用力”

采访当天,到了约定见面的时间,记者准时收到一条短信,时间刚好定格在9点整。一个小细节透露的是蔡尚伟多年来坚持的价值观——诚信。

蔡尚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习惯拼搏,习惯努力,靠自己实现社会和个人价值。他担忧现在的年轻人把这些不当回事:“年轻人容易浮躁,难以潜下心来沉淀自己。我们因为惯性还没有停下来,但有人从小就没有拼过,慢慢地拼劲就下来了。”

传统《三字经》帮助孩子认识山川草木、社会人情,《初旸三字经》里,蔡尚伟用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的判断,帮助年轻人认清“当代世相”,不迷失在多元的价值观里。

“人水我,伤不起;人欺我,我不欺;受诚益,定有时”讲的是诚信。在蔡尚伟看来,诚信是从人际关系处理,辐射到民主社会建立、国民性塑造的根本性问题。“知识是廉价的,技能是稀缺的,人品是最宝贵的。从小说话算数,长大才能取信于人,这是基本的人伦规范,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安顿好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诚信不冲突,只要记住,你自由的边界是别人的自由。”

“二次元,多虚拟;偶乐之,诚有益;若沉迷,则危矣”讲打游戏。许多孩子喜欢打游戏,有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一样爱打游戏。“打游戏当下肯定舒服,但‘若沉迷,则危矣’。”蔡尚伟宁愿当一个“恶人”去劝诫,“对我儿子,对我子弟的终身有一种责任和期待,他们应该成长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打游戏是一个缩影,讲的是当下享乐与长久幸福之间的关系。“世上每个人都在寻找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属性得到满足,通过成就感获得的才是持续、稳定的幸福。”

“因所好,生远志;固恒心,贵坚持;圆梦想,必用力”讲人要积极进取。现在,有的年轻人讲“佛系”,将追求上进看做“过于功利”。蔡尚伟认为是“被毒空气所害”。在他看来,淡泊名利是年轻时打拼奋斗,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拿到应有的名和利,最后能放下。而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尽全力,却嘲笑那些奋斗的人。“有的年轻人被某种思想毒害,把不思进取美化成淡泊名利。实际上就是不求上进,淡泊名利成了遮羞布。”

一名学者的文化担当

愿后代“立言立功立德”

文中列举了超过70个名人的成功案例,结尾鼓励青少年“立言立功立德”。在蔡尚伟看来,立言最简单,比如当个博导很容易;然后是立功,比如当个省长主政一方;最难的是立德,当你能立言又能立功时,还要能放得下,这就是大德。

对于立功,有人质疑会不会导致过于追求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要敢于追求成功,追求名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都值得鼓励。”蔡尚伟认为,“成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我成功,我想吃一碗饭吃上了,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第二个层次是社会成功,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你获得了成功,比如,大学里的院士肯定比讲师更被认可为成功人士,它有一个公共的社会标准;第三个层次则是人格成功,即使身处高位、声名显赫也未必能实现。为富可能不仁,富有的人未必能兼济天下;为学可能不智,当了院士未必能智慧地处理个人和学院的关系;为将可能不勇,身为将领未必不怕上前线。”

立德的要求最高,蔡尚伟认为是超越世俗一般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有点“反人性”,需要我们克服人性中劣根性的一面,超越、进化,成为更好的人。大多数人未必能做到,但心向往之很有必要,这样一个“超我”的存在,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蔡尚伟在川大其中一个身份是“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他所倡导的“美丽中国”是一种包含自然生态之美、政治公正之美、文化创造之美、道德之美等在内的综合之美,是需要大家携手努力共同创造,让理想变成现实的美。

在这个文化学者推动建设的“美丽中国”中,最为根本的是人性之美。蔡尚伟解释,一个人既能为国富民强作贡献,实现高层次精神快乐,又能在休闲娱乐中获得身心愉悦,让生命变得圆融、丰富、充满生机。极尽繁华绚烂,而后归于平淡,活出生命的张力,这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这样的人生让天地万物、国家社会和谐美好,这样的一生“亦足矣”。

蔡尚伟自嘲是“老夫子”心态,蕴于文字中的劝谕并不讨人喜欢。但这种老夫子心态背后是很深的爱和期待。这是他多年来用人类公共理性、逻辑和事实所洞见到的真相,希望青少年能从中受益。

(注:蔡尚伟教授的《初旸三字经》全文详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