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37期新闻周刊(总第329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擎一束微光, 把世界照亮
《教育导报》2019年第37期新闻周刊(总第3294期) 导报二版

——“教育故事汇”第一季第1期“提灯者”故事

当一个好老师,真难!

◆王志坚(原成都七中校长)

可以说,我是从33岁开始,正式步入教师生涯。这个“正式”,意思是说我对这个职业开始有认知、有思考、有探寻、有追求。我是“老三届”,当过知青,返城后在成都师范学校当过生物教师。国家恢复高考后,我考到西南师范学院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十二中。那一年,我33岁,还得像20出头的年轻教师一样,懵懵懂懂地站上讲台。

从讲堂到学堂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在十二中大概上了两个多月课,就有学生陆续反映:“王老师嘛,课还是好听,就是听了做不来作业!”

这可让我这个大龄“青年教师”脸上挂不住,心里委屈极了,心想,“我已经很卖力了,怎么会这样呢?”“学生做不了作业,努力不‘白瞎’了么?”

我开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之前我有在成都师范学校教书的经历,自认为底子不薄。我还有意识地去学习,模仿名师上课的感觉。当时,成都市唯一的生物特级教师在成都四中,叫胡克照,已经临近退休了,正在教最后一届的关门弟子”,为了跟老先生取经,我还专门把自己的课时进度调得比胡老师慢一点。

我反复翻看我的教案,回忆我的教学场景,又仔细去观察老教师的课堂,最后,我找到了答案。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

老师要做什么?课上得好,关键要让学生学得好,老师要帮助学生会学,知识要过手,能力要提高。我开始注意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在职业生涯开头、一个充满挫败感的故事里,开始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反思: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先把讲堂变成学堂。

从课内到课外

一个更好的课堂,更多的工作还得延伸到课外去。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是教育。

在十二中,我更加注意教育的心理感受,同时对人文与心理学的联系,做了很多的调研。在任班主任期间,我发现对心理的把握让很多工作有了具体的落脚点。除了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我还把“尊重差异,理解青春”作为座右铭,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我在运动会前,和学生一起筹备;联欢会上,和学生合唱《垄上行》;带着全班学生去蒲江春游……

十二中从1994年开始开展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心理问题监护的实验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心理素质教育,效果非常好。

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学生最忠实的聆听者,是学生最坚定、最温暖的依靠者。所以,我说当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因为不仅要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课堂这一亩三分地,还要跳出课堂,延伸到学生思想的无限空间里。

从小课堂到大课堂

后来,我当班主任了。有人说没当过班主任,教师经历就不完整,我同意这个观点。当班主任了,我不仅给学生上课,我还跟他们一起成长。

当班主任要和学科老师加强沟通,因为我们要共同把这个班带好,还要和家长密切联系,我们要和它协同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让孩子成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家长是教师最可靠的同盟军。

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召集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我们班是全年级最晚开的。为什么呢?我想学习一下别的老师怎么开。我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收集班上学生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看法。

在家长会上,我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教师的打算、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期望和评价等,都告诉家长。结果这次家长会成为全校开得最长的家长会,开了四个多小时。家长们围着我,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希望,并对老师报以谢意。

再后来,我担任了教务处副主任、德育处主任、副校长、校长,最后担任了成都七中校长。但我的教师身份没有变,变的是课堂,从小课堂变成大课堂。一个大课堂包含了许许多多小课堂,它们一起协同完成教育全过程。

当一个好老师这么难,但为什么我做了46年,还乐此不疲呢?因为教育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

(本报记者鲁磊整理)

 

我为什么被叫做“二月校长”

◆季应朗(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督学)

我是季应朗,一个在教育行业工作了42年的教育人,大家都叫我“二月校长”,为什么呢?有的学校,实在办不下去了,找到我,一去又“活”过来了,而我每次到这些学校上任的时间,很巧合都在二月。

我时常在想,我怎么就是二月校长呢?我想,二月其实给了我一个暗示,应该做一个春风般的校长。

“考不好,季校长要请你喝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做事情累了,慰劳自己是一杯咖啡;与人交流,热情待客是一杯咖啡;大考之后,与老师一起分析问题也是一杯咖啡。

“喝咖啡”温馨而严肃,久而久之,“考不好,季校长要请你喝咖啡”成了老师们自己发明和理解的有了特殊含义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成为了老师们专业自觉自我激励的一句话。

有一次,一个带两个班的老师,因两个班的教学质量都有问题,连续两次来“喝咖啡”。

当他第二次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他自己说了句“不好意思,我又来了”!分析完问题离开办公室,他又说了一句“季校放心,我拼起命都要弄上去,下次坚决不来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用一种温馨的形式达成一种刚性的要求,“柔中带刚”,这不是我们在管理中应该追求的境界吗?教育质量,可以用一种温馨的方式来唤起老师内心的追求。

校长要站在老师的背后

一天下午,巡视课堂后我回到办公室,突然发现办公室里多了一张字条,是从门缝里塞进来的。

打开一看,是一个学生举报班主任的。上面说这位老师对学生采取粗暴行为,并告诉我他用手机录下了全程,这个孩子在纸条里说:“我希望在放学前听到学校对这个老师的处理意见,如果没听到,会把这段视频放到网上去。”

我把当事老师叫到办公室。我问她是不是十分钟前发生了这件事情?她一脸茫然。

她要求看看这张字条,我说你不能看,我不想你通过字迹去辨识某位同学,为今后的师生交往留下障碍。我也念了学生的诉求,我问老师,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这位女老师刚刚从外地调来,很紧张,也被吓倒了,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马上回到教室,真诚地告诉学生,刚刚自己出去冷静了一下(千万不要告诉学生是校长批评了自己),觉得很难过,愿意很诚恳地向某某同学道歉,向全班同学道歉。

全体学生离校后,我办公室的地上又有一张从门缝里塞进的条子,还是刚才那孩子写来的。他说,他今天好激动,老师给他们道歉,他已经原谅老师了。

看到这张字条我好舒心:一份校长对教师的期许表达了,一个教师的优秀在学生面前展示了,我没有出面,但问题的解决比我出面要漂亮得多。

作为一个校长,真正要做的是什么?不是事事都冲到前台,事事都跑去解决问题。那么,你要干什么?而是要站在老师背后支持他们,激励他们反思、调整、修正,指导他们成长。

对学生,“相信他”真的很重要

孩子是教育中最不可预知、也最生动鲜活的那部分。

刚到文翁实验中学任职不久的一天中午,我漫步校园,走到一个僻静处,突然看见三个学生在抽烟,心里一紧,立刻上前。其中的一个孩子看见了我,悄声一句“糟了,校长!”

像是一声令下,三个孩子全部立刻蹲到地上掐灭了烟头,双手抱肩低头不语,一副大祸临头不知所措的样子。

“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蹲在地上?”我十分平静的、没有半点怒气地问。三个孩子站起来:“我们在抽烟”。

我说,看来你们是与非还是分得清的,该不该做也是明白的。

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上网查抽烟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了解一下抽烟对身体、心理、品性、外表形象以及社会评价的不良影响。我对他们说:“明天中午我还是在这个地方等你们,我们不见不散。”

第二天中午,我在约定的地方等学生,三个孩子如约而至,来一个我就竖起一个大拇指,“你们很诚信。”

三个学生按我昨天的要求回答了问题。我又问他们,让他们告诉我,我为何请他们在这里来解决问题,而没有让他们跟我去办公室,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和家长?

“你不想让我们难堪,不想伤我们的脸。”孩子们说。

我很欣慰,告诉孩子们,我真心相信他们会改,希望他们不要让我失望。

对学生,“相信他”真的很重要。校长不可能遇见每一个学生,但校长与孩子的每一次遇见都是如此重要。

(本报记者 鲁磊 整理)